牛羊草结
《中华本草》:牛羊草结
拼音注音
Niú Yánɡ Cǎo Jié
别名
草结、西格格
英文名
Grass node in stomach of Ox
出处
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水牛或山羊胃内的草结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杀牛羊时检查胃部,如有草结块,取出晾干。
原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形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扁圆形,直径4-6cm。表面略光滑,褐色、黄绿色或上灰色。体轻质坚。断面具众多纤维状毛绒。气微臭。
性味
味淡;性微温
炮制
焙焦存性,研末。
归经
心;胃经
功能主治
降逆止呕。主噎膈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6g。
各家论述
1.《内蒙古中草药》:镇静,降逆止呕。治噎膈反胃,晕车,晕船呕吐。2.治吐酸,胃溃疡,止心胃痛,(广东)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牛羊草结
拼音注音
Niú Yánɡ Cǎo Jié
别名
草结、羊胲子(《内蒙古中草药》),西格格(蒙名)。
出处
《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
为牛或羊胃内的草结块。
形状
呈圆球形,略带椭圆形,或为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4~6厘米。表面光滑,暗褐色、黄绿色或土灰色。质轻而坚。内呈纤维状毛绒草结。
性味
《内蒙古中草药》:"淡,微温。"
炮制
焙焦存性,研末。
功能主治
①《内蒙古中草药》:"镇静,降逆止呕。治噎膈反胃,晕车,晕船呕吐。"
②治吐酸,胃溃疡,止心胃痛。(广东)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2钱,温开水冲服。
复方
①治反胃呕吐:牛羊草结一斤,枣肉半斤,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五两。共研面。空腹,每服一钱,温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晕车、晕船呕吐:牛羊草结为末,每次冲服一钱。(《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血光藤
- 檵花叶
- 木槿皮
- 四大天王
- 华东膜蕨
- 酸不溜
- 鹅内金
- 野兔毛
- 华南胡椒
- 蓬子菜
- 麻叶荨麻
- 鹅
- 八角金盘
- 中亚天仙子
- 血藤
- 星蕨
- 草果
- 大细辛
- 肥荚红豆
- 球衣藻
- 蔓剪草
- 莲座叶通泉草
- 紫金莲
- 柳絮
- 桂木干
- 药茴香
- 咳喘木
- 鲤鱼齿
- 小人参
- 美丽桐
- 松塔
- 西藏野樱桃
- 山狸子骨
- 白龙头
- 山樱桃
- 脆骨风
- 牛胆参
- 阴地蕨
- 慈竹花
- 小红袍
- 七叶胆
- 长管蝙蝠草
- 寄马桩
- 黄藨根
- 岩茴香
- 九牛造茎叶
- 毛木耳
- 红毛叶马蹄香
- 小红藤
- 山豆花
- 鸡脑
- 银边吊兰
- 鲫鱼藤
- 苏铁叶
- 土大香
- 光梗丝石竹
- 横经席
- 小花花椒
- 郎伞木
- 狗哇花
- 黄花夹竹桃叶
- 鳞始蕨
- 小广藤
- 樟树皮
- 地红子根
- 光背杜鹃
- 厚朴
- 绿萼梅
- 大避债蛾
- 关木通
- 苏铁根
- 留师蜜
- 尖叶川黄瑞木
- 菰
- 柑
- 古柯
- 乌鸦
- 蛤蜊
- 乌鳢
- 拿虎
- 葛叶
- 谷木
- 菰米
- 云雀
- 广东土南星
- 五爪金龙花
- 广东土牛膝
- 光叶海桐根
- 刚毛香茶菜
- 广西九里香
- 甘青铁线莲
- 桂木
- 葛菌
- 葛蔓
- 枸橘
- 菰根
- 葛枣
- 狗脊
- 女菀
- 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