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根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蕨根
拼音注音
Jué Gēn
别名
蕨鸡根、乌角、小角、蕨粉
英文名
Rhizome of Eastern Bracken Fern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1.《广州植物志》:蕨,根茎含淀粉称蕨粉,制取之可供食用及糊料。新鲜的根茎中,含多最的锦马素,秋后更多,连续食用,每易中毒,牲畜误食,作用亦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 aquilinum(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Pteris latiuscula Desv.]采收和储藏:秋、冬挖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长,粗壮,匍匐,地下,被茸毛。叶柄疏生,粗壮直立,长30-10Ocm,裸净,褐色或秆黄色,叶呈三角形或阔披针形,革质,3回羽状复叶,长30-100cm,宽20-60cm;羽片顶端不分裂,其下羽状分裂,下部羽状复叶,在最下部最大;小羽片线形、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5cm,宽3-5mm,多数,密集;叶轴裸净;叶脉多数,密集,通常叉状分核,中脉被毛。孢子囊群沿叶缘着生,呈连续长线形,囊群盖线形,有变质的叶缘反折而成的假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缘、林下草地及向阳山坡。资源分布:广布全国各地。
性味
甘;寒;无毒
归经
肺;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平肝安神;解毒消肿。主发热;咽喉肿痛;腹泻;痢疾;黄疸;白带;高血压;头昏失眠;风湿痹痛;痔疮;脱肛;湿疹;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粉或炙灰调敷。
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
复方
①治白带:蕨根、白鸡冠花、白茶花,煎服。(《四川中药志》)②治泄痢腹痛:蕨粉三至四两。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③治发热不退:鲜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天日山药植志》)④治湿疹:先将患处用水洒洗净,以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各家论述
1.《纲目》:烧灰油调,敷蛇螩伤。2.《分类草药性》:治女子红崩白带,男子咳嗽。3.《岭南采药录》:为退热药。治黄疸,疗痈肿风痛,目痛,治咽喉热症,伤寒温病。4.《广州植物志》:驱风湿,利尿,解热。治脱肛,又可驱虫。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胃,除烦躁,安五脏,治白带。6.《吉林中草药》:解热,利尿,益气,养阴。治高热神昏,五脏虚损,气滞经络,筋骨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蕨根
拼音注音
Jué Gēn
别名
蕨鸡根(《分类草药性》),乌角、小角(《湖南野生植物》)。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秋、冬挖取,洗净,晒干。
性味
《纲目》:"甘,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黄疸,白带,泻痢腹痛,湿疹。
①《纲目》:"烧灰油调,敷蛇咬伤。"
②《分类草药性》:"治女子红崩白带,男子咳嗽。"
③《岭南采药录》:"为退热药。治黄疸,疗痈肿风痛,目痛,治咽喉热症,伤寒温病。"
④《广州植物志》:"驱风湿,利尿,解热。治脱肛,又可驱虫。"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胃,除烦躁,安五脏,治白带。"
⑥《吉林中草药》:"解热,利尿,益气,养阴。治高热神昏,五脏虚损,气滞经络,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①治白带:蕨根、白鸡冠花、白茶花,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泄痢腹痛:蕨粉三至四两。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发热不退:鲜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④治湿疹:先将患处用水酒洗净,以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浆果苋
- 江南地不容
- 蓝花茶
- 狼油
- 丹参
- 全叶马兰
- 猴头菌
- 角翅卫矛果
- 雪上一枝蒿
- 戟叶石苇
- 球花党参
- 盐麸叶
- 厚朴果
- 竹节参
- 齿叶泥花草
- 石楠
- 大叶蛇泡簕
- 猬心肝
- 荠菜花
- 漏斗瓶蕨
- 树头菜
- 蛟龙木
- 大避债蛾
- 定木香
- 薜荔果
- 落花生
- 小叶买麻藤
- 黄皮叶
- 猕猴桃
- 野罂粟壳
- 雷丸
- 鹿衔草
- 绵毛娃儿藤
- 蜂斗菜
- 软水黄连
- 香橼叶
- 猫腿姑
- 牡荆子
- 细叶桉
- 黑皮跌打
- 焦槟榔
- 牛口涎
- 梅花刺根
- 关白附
- 狗齿
- 毛木树皮
- 人头七
- 粉叶地锦
- 羊髓
- 小果排草
- 缅枣
- 马兜铃
- 大还魂草
- 母丁香
- 青龙藤
- 倒爪草
- 木椒根
- 鹊
- 肉桂油
- 六月青
- 云南小阴地蕨
- 树地瓜
- 墨
- 大薸
- 虾须豆
- 黑细辛
- 油渣果根
- 马兰
- 粗糙凤尾蕨
- 干蟾
- 蔓赤车
- 肉桂叶
- 山橘叶
- 墓头回
- 贴骨散
- 米面蓊根
- 绵藤
- 炮仗花
- 青杠碗
- 山白菊
- 乳源木莲果
- 软骨藻
- 青叶丹
- 美丽鳞毛蕨
- 猫须草
- 麒麟菜
- 三叶排草
- 青钱柳叶
- 青兔耳风
- 毛黄堇
- 阔叶赤车使者
- 青风藤
- 蚺蛇肉
- 毛枝崖爬藤
- 榕树皮
- 狼把草根
- 荨麻根
- 长梗郁李
- 安龙香科科
- 山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