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
《中华本草》:牛肝菌
拼音注音
Niú Gān Jūn
别名
见手青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肝菌科真菌华美牛肝菌、红脚牛肝菌、桃红牛肝菌、魔牛肝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letus speciosus Frost.[Suillus speciosus (Frost)Kumtz.]
原形态
1.华美牛肝菌 菌盖半圆形,后平展,盖宽8-15cm。表面干而平滑,无光泽,玫瑰红色、酒红色,偶尔杂以黄色晕斑。菌肉淡黄色,伤后变蓝色。菌管贴生,蜜黄色,伤后变蓝。柄等粗,上部蜜黄色,基部污褐色,上端具网络。孢子狭纺锤形、长柱状,(11-15)μm×(2.5-3.5)μm。2.红脚牛肝菌 菌盖中凸而平展。盖宽5-20cm。干,初有微绒毛。黄褐色、红褐色、月桂色。菌肉黄色,伤后变蓝。菌柄等粗,基部不膨大,长4-15cm,径2-3cm。黄色、红色、具深红色或朱红色斑点,不呈网状,柄基伤后初变蓝,后变褐色。孢子纺锤形,(12-16)μm×(4-6)μm。3.桃红牛肝菌 菌盖阔而平展,干,幼时微粘,初有绒毛,后光滑,宽9-16cm。紫红色、玫瑰红色、血红色。菌肉柠檬黄色,伤后呈淡蓝色。菌管柠檬黄色、硫黄色,伤后变绿褐,弯生,近柄处下陷,柄棒状,基部呈臼形,上端具纵长的条纹,中下部有网络,黄色,基部呈玫瑰红色。孢子近纺锤形,两侧近于对称,(11-15)μm×(4-5)μm。单生或群生,稀有成簇丛生,多生于壳斗科植物林下。见于7-10月。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4.魔牛肝菌 菌盖宽7-30cm。半圆形,后近平展。干,有时具龟裂。淡灰色或橄榄褐色,有时有粉红色基调。菌肉白色、淡黄色,伤后变蓝。菌管口红色,伤后初变蓝再转黑。柄短而粗,几呈一短臼形,径可达6cm,长约8cm。孢子纺锤形,椭圆形,(11-15)μm×(4-6)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华美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下,喜潮湿,易腐烂,8-9月份为盛产季,多见于壳斗科植物林下。2.红脚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坚硬木林下,以壳斗科林为普遍,习见于夏、秋季节。此菌初期呈红色为主的色泽,且大型,易被发现。3.桃红牛肝菌 生于栎林下或林边草地。7-10月现蕾和出菇。资源分布:1.华美牛肝菌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红脚牛肝菌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3.桃红牛肝菌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1.红脚牛肝菌含硒(selenium)。[br]2.桃红牛肝菌含甾醇(sterol),脂肪(fat)和氨基酸(aminoacid),主要的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缬氨酸(valine)及脯氨酸(proline)。尚含有硒元素。[br]3.魔牛肝菌从魔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魔牛肝菌毒蛋白(bolesatine),包含有567个氨基酸,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
药理作用
魔牛肝菌毒蛋白具有抑制珠蛋白合成的作用。另从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 bolesatine(为一种植物血凝素),有促进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和单核细胞释放白介素-1α和白介素-2的作用。
性味
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
消食和中;祛风寒;舒筋络。主食少腹胀;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注意
牛肝菌中的魔牛肝菌有毒,食后可导致呕吐、腹泻和痉挛,但经煮沸后。毒素可因高温而分解。
复方
此类真菌的子实体受伤遇氧后,即呈蓝、绿色,故名见手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五气朝阳草
- 木本胡枝子皮
- 长柄臭黄荆
- 微毛柃
- 水半夏
- 鸢脑髓
- 黄荆枝
- 五指毛桃果
- 白鹇
- 甘松
- 狸肉
- 越王余算
- 南烛
- 卷丹
- 龙眼根
- 大头狗
- 野苦梨根
- 牡鼠粪
- 雪猪肉
- 小叶榕
- 羊舌树
- 红绿草
- 文冠果
- 粗叶卷柏
- 长尾复叶耳蕨
- 止痢蒿
- 鸬鹚涎
- 鸢嘴
- 绿萼梅
- 丽萼熊巴掌
- 炙黄芪
- 蟑螂
- 鳆鱼
- 复叶耳蕨
- 毛轴牙蕨
- 大伸筋
- 豆梨
- 吐铁
- 石斛
- 厚叶贯众
- 辐射石豆兰
- 桃子
- 大鲵
- 山丹花
- 竹(鼠留)子牙
- 和合草
- 旋蒴苣苔
- 火棘
- 水梨藤
- 蔓荆子叶
- 九爪龙
- 苹婆
- 硼砂
- 引水蕉
- 眼睛草
- 沙梨
- 花点草
- 白花映山红
- 马鬃
- 驴耳朵草
- 红花木莲
- 红芋
- 坠桃草
- 朱砂莲
- 黑阳参
- 石珠
- 土槿皮
- 紫萁贯众
- 桂花岩陀
- 鹦鹉
- 冬瓜子
- 粗黄草
- 萍蓬草
- 大叶蛇泡簕
- 山货榔
- 藏鮡肉
- 龙船乌泡
- 谷皮树
- 黄木耳
- 苍条鱼鳖
- 崖姜
- 半边钱
- 草玉梅
- 荷蒂
- 鹤脑
- 黄桷浆
- 钭叶榕
- 假蒟根
- 青海鸢尾子
- 杏子
- 歪头菜
- 朱砂
- 小虎耳草
- 山绿茶
- 台湾海棠
- 羊血
- 大叶钓樟
- 天南星
- 辣椒叶
- 止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