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螺厣
《中华本草》:角螺厣
拼音注音
Jiǎo Luó Yǎn
英文名
angle snail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盔螺科动物管角螺和天狗角螺等的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mifusus tuba(Gmelin)[Semifusus tuba Gmelin]2.Hemifusus ternatanus(Gmelin)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入沸水中烫死,取厣,晒干。
原形态
1.管角螺,贝壳呈号角状,质坚厚,一般壳高163-180mm,宽90-107mm,螺层约9层,螺旋部短锥形,其高度不及壳高的1/3。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膨大,前端狭长。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至体螺层止,每层的肩部有1裂随着螺层旋转的结节突起和细密的肋纹,突起和肋纹愈向前方则愈强大,至体螺层形成三角棘突。壳表被黄褐色壳皮,上有黄褐色或淡棕色茸毛,细密,成纵行排列,死后茸毛易脱落。壳口长大,后部较宽,前沟很长。内面肉色,有光泽。钊唇较厚,于肩角部外扩成棘,边缘完整;内唇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厣有质,较厚,梨形,前端尖,棕色,核位于前端外侧,生长线粗糙呈皱褶状。2.天狗角螺,贝壳长纺锤形,质坚厚,一般高220-305mm,宽 95-110mm,螺约9层缝合线明显,自上而下逐渐增宽。螺旋部短,约为壳高的1/3。每一螺层中部扩张,略呈圆形隆起,肩部有较弱的结节。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比管角螺更为狭长。壳面具有粗细相间的螺肋,并被有带细茸毛的黄褐色壳皮,茸毛脱落后露出淡肉色的壳面。壳口比前种更狭长,壳内面为淡肉红色,外唇稍厚,边缘完整;内唇薄,贴附于体螺层上,无脐。前沟形成细长的水管沟。厣角质,梨形,棕黑色。较粗糙,有皱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低潮线附近至10-50m深的泥沙质海底。2.生活于近海10-70m深的泥沙质海底。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2.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形状
性状鉴别(1)管角螺,厣梨形,较厚,前端尖,棕色或棕黑色,较粗糙,核位于前端外侧,生长线明显,呈皱褶状,夫脐,角质,质韧。气微,味微甘、咸。[br](2)天狗角螺,厣呈长卵圆形,褐色,核位于前端。
化学成分
管角螺厣含胶原蛋白。天狗角螺含2-氨基乙基膦酸(2-amino-ethylphosphonic acid)。
性味
味甘;微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滋阴补虚。主白带过多;小儿头疮;中耳炎;下肢溃疡;阴虚潮热;体虚资汗;四肢酸软
用法用量
内服:焙干研末,5-15g。外用:适量,煅,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草蚂蚱莲
- 牛奶树子
- 虾蟆胆
- 鸡骨常山
- 常春卫矛
- 龙利叶
- 蜇砂
- 山柳
- 树刁
- 附地菜
- 小盘木
- 苦碟子
- 长春花
- 鹤肉
- 狗头骨
- 牛奶树
- 小牛肝菌
- 榧子
- 藜茎
- 唐古特马尿泡
- 假蒟果穗
- 五叶藤
- 九子不离母
- 狼毒
- 棕板
- 鹭鸶兰
- 扶桑金星蕨
- 大头茶
- 葡萄
- 刺莓果
- 补血薯
- 金腰子
- 羊角拗子
- 镰叶瘤足蕨
- 鳕鱼骨
- 水苦荬
- 苎麻梗
- 醉鱼草花
- 青溪鳞毛蕨
- 麻叶绣球果
- 咸秋石
- 魿鱼
- 狼油
- 牛心补
- 轮环藤
- 臭梧桐
- 短穗兔耳草
- 羊齿天冬
- 齿瓣延胡索
- 昆明鸡血藤
- 蛤蜊
- 栲栗果壳
- 尖叶川黄瑞木
- 大花剪秋罗
- 波叶紫金牛
- 白猪母菜
- 麦瓶草
- 红果参
- 过腰蛇
- 软骨过山龙
- 路旁菊
- 化香树
- 扭肚藤
- 毛桤
- 蔷薇根
- 淡菜
- 水百合
- 石斑鱼
- 金橘叶
- 牛胞衣
- 鲥鱼
- 小叶野决明
- 竹叶莲
- 簕欓
- 大马蹄蕨
- 直杆蓝桉叶
- 胡枝子根
- 横经席叶
- 黄鼠肉
- 刺梨
- 牛耳朵
- 花椒根
- 鸡冠子
- 空心莲子草
- 酸果藤
- 毒箭羊角拗
- 山杨树皮
- 豆豉草
- 沙枣花
- 红花岩松
- 庐山石韦
- 龙船花
- 衣鱼
- 藏丁香
- 水细辛
- 豆腐渣
- 羊须
- 赶黄草
- 芒花
- 南天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