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山橙果
《中华本草》:川山橙果
拼音注音
Chuān Shān Chénɡ Guǒ
别名
石柑子、牛奶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川山橙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odinus hemsleyanus Diels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粗壮木质藤本,长约6m。全株具乳汁;茎皮黄绿色;小枝。幼叶、叶柄、花序密被短绒毛。叶对生;叶柄长约5mm;叶片近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椭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叶面光泽,叶背中脉明显,被短柔毛。顶生聚伞形花序,花蕾长圆形,先端钝头;花白色;花萼裂片5,长圆形,先端急尖;花冠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刺刀形,通常比花冠筒短,稀等长;副花冠小,鳞片状;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下部膨大处,花药与花丝等长。子房2室,花柱短,柱头扩大成圆柱状。浆果椭圆形,具尖头,长达7cm,直径约3cm,成熟时橙黄色或橘红色。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或两侧压扁。花期5-8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地疏林、山坡、路旁、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通经下乳;止血;解毒。主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肠痔下血;痈肿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成绒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云雀
- 白背叶
- 白花菜
- 过路惊
- 竹芋
- 樟树皮
- 痰药
- 瓶蕨
- 凤仙根
- 狗筋蔓
- 野豇豆
- 大狼毒
- 橘络
- 糙叶千里光
- 野草香
- 人参须
- 山海螺
- 催产草
- 四季素馨花
- 鹌鹑蛋
- 九节菖蒲
- 石仙桃
- 黄荆
- 椰子浆
- 香胶木
- 野芝麻根
- 大伸筋
- 骑马参
- 降香
- 三叶乌蔹莓
- 苘麻子
- 麻叶绣球果
- 红木耳
- 小对叶草
- 抚松乌头
- 鹅腿骨
- 檵花
- 花叶矮沱沱
- 野罂粟
- 飞天蠄蟧
- 合欢皮
- 香排草
- 川鄂山茱萸
- 地红子根
- 连蕊茶
- 蟾蜍
- 碎米柴
- 红子仔
- 一匹草
- 石龙子
- 桂花岩陀
- 蚕蜕
- 火腿
- 蜇虫
- 三枝枪
- 蘘荷花
- 万寿菊
- 紫玉簪叶
- 霞天曲
- 竹节草
- 女金丹
- 一把伞
- 野梨枝叶
- 紫青藤根
- 紫薇花
- 血桐
- 三加花
- 玉叶金花
- 唐古特马尿泡
- 密穗砖子苗
- 糯米泔
- 和他草
- 乔木刺桐
- 莲状绢毛菊
- 石地钱
- 苦生叶
- 黄鼠肉
- 泡桐根
- 水接骨丹
- 野西瓜苗
- 苦菜
- 紫麻
- 山黄皮
- 小叶小羽藓
- 针叶火绒草
- 大金银花
- 追骨风
- 西藏角蒿
- 天门冬
- 狗骨
- 九仙草
- 扁轴木
- 直杆蓝桉叶
- 滴血根
- 檀香泥
- 栾华
- 钝齿铃子香
- 鸡头
- 麻蕡
- 黄花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