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山茱萸
《中华本草》:川鄂山茱萸
拼音注音
Chuān è Shān Zhū Yú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um chinense(Wanger.)Hutch.]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果分批采摘,将鲜果置沸水中煮10-15min,及时捞出浸入冷水,趁热挤出种子,取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4-8m。树皮黑褐色;枝对生,嫩枝紫褐色。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7-10cm,宽3.3-5.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面被贴伏的白色柔毛,侧脉5-7对,整齐,脉腋具灰色髯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宽卵圆形;花黄色;花梗长0.6-1.5cm,与花萼管均密被细毛;花萼4裂,裂片披针形;花瓣4,披针形或卵形;雄蕊4,与花瓣互生,花丝短,紫色,花药近于球形,2室;花盘垫状,肉质;子房下位,花托钟形。核果长圆形,长6-8mm,直径约4mm,成熟时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500m的林缘或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
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注意
素有湿热、郁火及小便不利者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化血胆
- 紫荆木
- 红帽顶
- 地血香果
- 红毒茴
- 腊雪
- 黑心蕨
- 痰药
- 独一味
- 小花清风藤根
- 全蝎
- 三爪金龙
- 澄茄子
- 苍山冷杉
- 白榄根
- 煨姜
- 陈仓米
- 枳椇木汁
- 虎头兰
- 五色梅叶
- 柔软石韦
- 青丝线
- 荜茇根
- 西瓜
- 厚叶牛耳草
- 鸡脚参
- 小红花
- 红川乌
- 大过路黄
- 柚
- 白头翁
- 漏斗瓶蕨
- 落葵
- 南天仙子
- 金纳香
- 滇南马钱
- 一枝黄花
- 珍珠绣球
- 皱叶变豆菜
- 黑塔子
- 紫背金盘草
- 知母
- 白鹤灵芝
- 豨莶
- 十三年花
- 蛇附子
- 秀丽野海棠
- 南蛇竻苗
- 星状风毛菊
- 虎耳草
- 秋海棠
- 假酸浆
- 竹芋
- 钉耙七
- 味牛膝
- 椰子浆
- 黑种草
- 三七
- 雷公藤
- 莪术
- 川山橙果
- 芦荟花
- 云雀
- 白背叶
- 白花菜
- 过路惊
- 樟树皮
- 瓶蕨
- 凤仙根
- 狗筋蔓
- 野豇豆
- 大狼毒
- 橘络
- 糙叶千里光
- 野草香
- 人参须
- 山海螺
- 催产草
- 四季素馨花
- 鹌鹑蛋
- 九节菖蒲
- 石仙桃
- 黄荆
- 香胶木
- 野芝麻根
- 大伸筋
- 骑马参
- 降香
- 三叶乌蔹莓
- 苘麻子
- 麻叶绣球果
- 红木耳
- 小对叶草
- 抚松乌头
- 鹅腿骨
- 檵花
- 花叶矮沱沱
- 野罂粟
- 飞天蠄蟧
- 合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