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山茱萸
《中华本草》:川鄂山茱萸
拼音注音
Chuān è Shān Zhū Yú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um chinense(Wanger.)Hutch.]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果分批采摘,将鲜果置沸水中煮10-15min,及时捞出浸入冷水,趁热挤出种子,取果肉晒干或烘干即成。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4-8m。树皮黑褐色;枝对生,嫩枝紫褐色。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7-10cm,宽3.3-5.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面被贴伏的白色柔毛,侧脉5-7对,整齐,脉腋具灰色髯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宽卵圆形;花黄色;花梗长0.6-1.5cm,与花萼管均密被细毛;花萼4裂,裂片披针形;花瓣4,披针形或卵形;雄蕊4,与花瓣互生,花丝短,紫色,花药近于球形,2室;花盘垫状,肉质;子房下位,花托钟形。核果长圆形,长6-8mm,直径约4mm,成熟时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500m的林缘或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广东等地。
性味
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注意
素有湿热、郁火及小便不利者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鸡屎藤
- 东方荚果蕨
- 猪毛菜
- 米饭花
- 蘡薁
- 刺齿凤尾蕨
- 广金钱草
- 乌桕木根皮
- 黄金菊根
- 野棕
- 刺南蛇藤
- 花叶九节木
- 雀舌草
- 华千金藤
- 榛子花
- 鲫鱼
- 八角莲
- 虎皮楠
- 天水蚁草
- 鸡挂骨草
- 黄接骨丹
- 土羌活
- 云雀
- 土附子
- 七角白蔹
- 金钮扣
- 穿心莲
- 小山稔
- 柄果槲寄生
- 雁肉
- 山大刀根
- 紫玉簪根
- 番杏
- 鸡爪七
- 鮠鱼
- 心叶秋海棠
- 猪鬃刚
- 牛尾菜
- 南天竹梗
- 华凤仙
- 林背子
- 断板龟
- 海带
- 红酸杆
- 匙叶黄杨
- 关东丁香
- 榧根皮
- 大山黧豆
- 土黄芩
- 鸢胆
- 白千层
- 老鹤草
- 见血清
- 白豆蔻壳
- 杏枝
- 叶底珠
- 槐胶
- 大金发藓
- 野芝麻
- 蓑草
- 臭油果
- 石茶
- 蒲桃种子
- 黑根药
- 川楝子
- 糖茶藨
- 白花映山红
- 虾蟆肝
- 突厥雀
- 乌蔹莓
- 水团花根
- 喉咙草
- 假菠菜
- 大榆蘑
- 荭草
- 矩叶大青
- 水毛花
- 滇池海棠
- 蛾眉石凤丹
- 石耳
- 无花果根
- 扁竹根
- 狼紫草
- 鸡屎树
- 柳白皮
- 散血藤
- 粗皮松萝
- 空心花
- 石风车子叶
- 筋骨散
- 海蝰
- 四照花
- 粟米泔汁
- 白金古榄
- 缩砂蜜
- 丝瓜根
- 华风车子叶
- 李根
- 藏绵芪
- 含羞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