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花
《中华本草》:芦荟花
拼音注音
Lú Huì Huā
英文名
Aloe flower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oe vera L.var. Chinensis (Haw.) Berger
原形态
1.库拉索芦荟,多年生草本。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花点垂,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花期2-3月。2.斑纹芦荟,多年生草本。根系段状。茎短或无茎。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叶片狭披针形,长10-20cm,宽1.5-2.5cm,厚5-8mm,先端渐尖,基部阔而包茎,边缘有刺状小齿,下有斑纹。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花梗长约2.5cm;花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筒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有时突出,花药2室,背部着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长约8mm。花期7-8月。3.好望角芦荟,茎直立,高3-6m,叶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cm,宽12cm,具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状花序长60cm左右;花梗长约3cm;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蒴果。
生境分布
1.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亦有栽培。2.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3.分布非洲南部地区。
性味
苦;寒
归经
肺;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咳嗽;吐血;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芦荟花
拼音注音
Lú Huì Huā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花。
功能主治
治咳嗽,吐血,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咳嗽、咳血:芦荟花(干品)三至五钱。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②治内伤吐血:芦荟花以酒煎服。
③治白浊:芦荟花和猪肉煎汤服。
④治月内婴儿眼不开:芦荟花煎水洗。(②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川山橙果
- 云雀
- 白背叶
- 白花菜
- 过路惊
- 竹芋
- 樟树皮
- 痰药
- 瓶蕨
- 凤仙根
- 狗筋蔓
- 野豇豆
- 大狼毒
- 橘络
- 糙叶千里光
- 野草香
- 人参须
- 山海螺
- 催产草
- 四季素馨花
- 鹌鹑蛋
- 九节菖蒲
- 石仙桃
- 黄荆
- 椰子浆
- 香胶木
- 野芝麻根
- 大伸筋
- 骑马参
- 降香
- 三叶乌蔹莓
- 苘麻子
- 麻叶绣球果
- 红木耳
- 小对叶草
- 抚松乌头
- 鹅腿骨
- 檵花
- 花叶矮沱沱
- 野罂粟
- 飞天蠄蟧
- 合欢皮
- 香排草
- 川鄂山茱萸
- 地红子根
- 连蕊茶
- 蟾蜍
- 碎米柴
- 红子仔
- 一匹草
- 石龙子
- 桂花岩陀
- 蚕蜕
- 火腿
- 蜇虫
- 三枝枪
- 蘘荷花
- 万寿菊
- 紫玉簪叶
- 霞天曲
- 竹节草
- 女金丹
- 一把伞
- 野梨枝叶
- 紫青藤根
- 紫薇花
- 血桐
- 三加花
- 玉叶金花
- 唐古特马尿泡
- 密穗砖子苗
- 糯米泔
- 和他草
- 乔木刺桐
- 莲状绢毛菊
- 石地钱
- 苦生叶
- 黄鼠肉
- 泡桐根
- 水接骨丹
- 野西瓜苗
- 苦菜
- 紫麻
- 山黄皮
- 小叶小羽藓
- 针叶火绒草
- 大金银花
- 追骨风
- 西藏角蒿
- 天门冬
- 狗骨
- 九仙草
- 扁轴木
- 直杆蓝桉叶
- 滴血根
- 檀香泥
- 栾华
- 钝齿铃子香
- 鸡头
- 麻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