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花
《中华本草》:芦荟花
拼音注音
Lú Huì Huā
英文名
Aloe flower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或库拉索芦荟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oe vera L.var. Chinensis (Haw.) Berger
原形态
1.库拉索芦荟,多年生草本。茎极短。叶簇生于茎顶,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茎单生或稍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花点垂,长约2.5cm,黄色或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花期2-3月。2.斑纹芦荟,多年生草本。根系段状。茎短或无茎。叶簇生,螺旋状排列,直立,肥厚;叶片狭披针形,长10-20cm,宽1.5-2.5cm,厚5-8mm,先端渐尖,基部阔而包茎,边缘有刺状小齿,下有斑纹。花茎单生或分枝,高60-90cm;总状花序疏散;花梗长约2.5cm;花黄色或有紫色斑点,具膜质苞片;花被筒状,6裂,裂片稍向外弯;雄蕊6,有时突出,花药2室,背部着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长约8mm。花期7-8月。3.好望角芦荟,茎直立,高3-6m,叶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cm,宽12cm,具刺,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圆锥状花序长60cm左右;花梗长约3cm;花被6,呈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带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蒴果。
生境分布
1.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亦有栽培。2.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3.分布非洲南部地区。
性味
苦;寒
归经
肺;脾;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咳嗽;吐血;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芦荟花
拼音注音
Lú Huì Huā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花。
功能主治
治咳嗽,吐血,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咳嗽、咳血:芦荟花(干品)三至五钱。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②治内伤吐血:芦荟花以酒煎服。
③治白浊:芦荟花和猪肉煎汤服。
④治月内婴儿眼不开:芦荟花煎水洗。(②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龙芮
- 良旺茶
- 鲨鱼肉
- 西北莸
- 繸瓣珍珠菜
- 大叶楠
- 血苋
- 鸡爪七
- 大风子
- 疏叶香根芹
- 沙地娃儿藤
- 廉姜
- 多花猕猴桃
- 雀舌草
- 蓖麻
- 水仙
- 苏黄耆
- 肾炎草
- 穗花杉叶
- 石凤丹
- 铁筷子
- 沙地柏
- 极丽马先蒿
- 碎骨红
- 狮子尾
- 刮筋板
- 山樱桃核
- 龙角草
- 人中白
- 蚌泪
- 铧尖草
- 大白顶草
- 西藏羊耳兰
- 水藁本
- 皱杓兰
- 大黄
- 柳白皮
- 胡麻仁
- 水边指甲花
- 雪乌
- 宜梧叶
- 青头菌
- 鸡娃草
- 野饭豆
- 竹节树
- 小蒜
- 红管药
- 地毡草
- 水蛇皮
- 红花月见草
- 水马桑枝叶
- 金背枇杷叶
- 细果角茴香
- 大枣
- 鲤鱼脑
- 灰栒子
- 花椒叶
- 裂叶翼首花
- 铅丹
- 辽瓦松
- 无毛南蛇藤
- 伯乐树
- 穬麦蘖
- 红果参
- 空心花
- 树头芭蕉
- 青棉花藤
- 地黄连
- 润肺草
- 搬倒甑
- 绒背蓟
- 梧桐
- 敦盛草
- 柃寄生
- 石南藤
- 团花龙船花
- 地草果
- 菱叶山蚂蝗
- 空心泡
- 栗树皮
- 小飞蓬
- 文竹
- 骆驼黄
- 大叶鸡菊花
- 对虾
- 树头发
- 茄子
- 猬菊
- 老白花树皮
- 饭团根
- 黄背草苗
- 藤槐
- 十八症
- 猪毛七
- 杏仁
- 蚌粉
- 藏丁香
- 紫花堇菜
- 瑞香叶
- 山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