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扁竹
《中华本草》:蓝花扁竹
拼音注音
Lán Huā Biǎn Zhú
别名
扁竹根
英文名
Rhizome of Confused Iris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扁竹兰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confusa Sealy,[I.wattii auct.non Baker]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段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confusa Sealy,[I.wattii auct.non Baker]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扁竹兰,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竹鞭状,黄褐色,节明显,节间较长。须根多分枝,黄褐色或浅黄色。地上茎高80-120cm,扁圆柱形,节明显,有膜质叶鞘。叶互生;叶片剑形,长28-8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对褶抱茎,全缘。花多数,排成疏散总状圆锥花序,每个分枝处着生4-6枚膜质的苞片;苞片卵形,长约1.5cm,内含3-5朵花;花浅蓝色或白色,直径5-5.5cm,花被管长1-1.5cm,花被裂片6,外轮花被片椭圆形,先端微凹,边缘皱褶,有疏牙齿,爪部楔形,内花被裂片倒宽披针形,先端微凹;雄蕊3,长约2cm,花药黄白色;子房下倍,纺锤状,花柱分枝3,扁平,淡蓝色,先端2裂,边缘丝状流苏状。蒴果椭圆状,长2-3cm,表面有网状的脉纹及6条明显的肋;种子卵形,黑褐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沟旁或疏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苦;凉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咽喉肿痛;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蓝花扁竹
拼音注音
Lán Huā Biǎn Zhú
别名
扁竹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扁竹兰的根茎。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长,横走,似竹鞭,节上生多数须根,黄褐色。茎圆柱形,分节明显,粟色,光滑。叶互生;扁平,广剑形,长20~4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折合抱茎,全缘,两面无毛,有多数平行脉。总状花序,花梗基部有绿色叶状苞片;花大,浅蓝紫色,有黄色斑纹,径4~6厘米。蒴果卵圆形,长约2厘米,有三棱。熟时3瓣裂;内有黑色种子多粒。
生境分布
生于沟谷、林边、湿润地,亦有栽培。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落地生根
- 东廧子
- 綟木
- 湖北麦冬
- 鬼目
- 苘麻
- 小粘药
- 绿结鸡骨
- 斑叶堇菜
- 朝鲜一枝黄花
- 番石榴干
- 苦天茄
- 青羊参
- 卵叶水芹
- 鳢鱼血
- 山黄麻
- 百里香叶杜鹃
- 硫化铅
- 枇杷
- 大果巴戟
- 铁精
- 建神曲
- 睡菜
- 过岗龙
- 八角枫花
- 阿育魏实
- 刺楸
- 黄矾
- 藜实
- 柠条籽
- 西河柳
- 绛梨木
- 蚤休
- 酒糟
- 竹林消
- 山茴芹
- 尖叶铁扫帚
- 白矾
- 猫爪子
- 鹈鹕油
- 白花灯笼
- 了哥王根
- 清沙草
- 刺萆薢
- 轮叶景天
- 萹蓄
- 九香虫
- 还阳草
- 柞蚕蛹
- 使君子根
- 红果冬青
- 蟾蜍
- 兰花参
- 光叶密花豆
- 木香花
- 款冬花
- 台湾泡桐叶
- 野山楂
- 金刚口摆
- 漆大姑根
- 刺齿凤尾蕨
- 饱饭花枝叶
- 黄杞叶
- 鸡子白
- 虎斑游蛇
- 藏三七
- 簇生卷耳
- 球花马蓝
- 水麻tiao
- 水田碎米荠
- 春不见
- 牡丹花
- 松树梢
- 弹裂碎米荠
- 扁竹根
- 大叶凤仙花
- 鬼箭锦鸡儿
- 卵叶鳞始蕨
- 浙江过路黄
- 团花
- 水蕨
- 桂花枝
- 鹅内金
- 小石韦
- 脐带
- 胡芦巴
- 干檀香
- 藤三七
- 离根香
- 乌桕
- 白粉蝶
- 路郎鸡
- 小地柏
- 营实
- 面头叶
- 草红藤
- 枫香树根
- 阿尔泰瑞香
- 黄颔蛇骨
- 侧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