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衣
《中华本草》:莲衣
拼音注音
Lián Yī
别名
莲皮。
英文名
seed-coat of Hindu Lotus
出处
出自《药品化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h.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原形态
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
性味
涩;平;微苦
归经
心;脾经
功能主治
收涩止血。主吐血;衄血;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g。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能敛,诸失血后,佐参以补脾阴,使统血归经。2.《本草再新》:治心胃之浮火,利肠分之湿热。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莲衣
拼音注音
Lián Yī
别名
莲皮(《本草再新》)
出处
《药品化义》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
性味
①《药品化义》:"味涩。"
②《本草再新》:"味苦而涩,性凉,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①《药品化义》:"能敛,诸天血后,佐参以补脾阴,使统血归经。"
②《本草再新》:"治心胃之浮火,利肠分之湿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分。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葎草果穗
- 白花映山红
- 杨梅树
- 黄花仔
- 菊花
- 榆仁酱
- 豚卵
- 苦竹叶
- 鮹鱼
- 小红柳根
- 西瓜子仁
- 青鱼胆
- 岩酸
- 光枝勾儿茶
- 大叶排草
- 福建胡颓子叶
- 香附
- 紫玉簪叶
- 樱桃枝
- 鹿蹄肉
- 假荔枝根
- 水杨枝叶
- 油柑根
- 紫金牛根
- 凉粉草
- 小二仙草
- 地柏叶
- 大黄草
- 裂叶双盖蕨
- 厚叶牛耳草
- 芦荟叶
- 针叶火绒草
- 金边莲
- 川谷根
- 刺萆薢
- 水细辛
- 驴头
- 梨果仙人掌
- 广东金钱草
- 昆明鸡脚黄连
- 水芋
- 山牵牛
- 卷心菜
- 白猪母菜
- 毛冬瓜
- 金挖耳
- 黄竹参
- 糙叶水苎麻
- 金线兰
- 黄花菜
- 大人血七
- 狼尾巴蒿
- 四棱杆
- 绿豆叶
- 天山堇菜
- 猫胞衣
- 天葵
- 辣蓼草
- 上山虎
- 蝼蛄虾
- 金顶蘑
- 栝楼子
- 芡实
- 大蕉皮
- 藤金合欢
- 猪血
- 盐麸根白皮
- 山羊肉
- 小柳拐
- 涩梨
- 异野芝麻
- 毛药
- 轮伞五加
- 屈头鸡
- 萝藦
- 革耳
- 毛发唐松草
- 羊七莲
- 摇钱树根
- 铅霜
- 水栀叶
- 茅草箭
- 芙蓉根
- 四叶七
- 云杉球果
- 六棱菊
- 狐心
- 白紫草
- 白粉蝶
- 对叶油麻叶
- 蕨麻草
- 鸡矢藤
- 胡桃树皮
- 七角枫
- 南瓜蒂
- 砗磲
- 毛八角枫
- 焦栀子
- 云南双盾木
- 西藏花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