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衣
《中华本草》:莲衣
拼音注音
Lián Yī
别名
莲皮。
英文名
seed-coat of Hindu Lotus
出处
出自《药品化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h.的种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lumbo nucifera Gaertn.
原形态
莲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洞,外生须状不定根。节上生叶,露出水面;叶柄着生于叶背中央,粗壮,圆柱形,多刺;叶片圆形,直径25-90cm,全缘或稍呈波状,上面粉绿色,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cm,芳香,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瓣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3-5cm;雄蕊多数,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于托之一;心皮多数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内,子房椭圆形,花柱极短。花后结“莲蓬”,倒锥形,直径5-10cm,有小孔20-30个,每孔内含果实1枚;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水泽、池塘、湖沼或水田内,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
性味
涩;平;微苦
归经
心;脾经
功能主治
收涩止血。主吐血;衄血;下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g。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能敛,诸失血后,佐参以补脾阴,使统血归经。2.《本草再新》:治心胃之浮火,利肠分之湿热。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莲衣
拼音注音
Lián Yī
别名
莲皮(《本草再新》)
出处
《药品化义》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
性味
①《药品化义》:"味涩。"
②《本草再新》:"味苦而涩,性凉,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①《药品化义》:"能敛,诸天血后,佐参以补脾阴,使统血归经。"
②《本草再新》:"治心胃之浮火,利肠分之湿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分。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席草
- 千金子
- 蚌壳草
- 毛叶西香罗勒
- 蓝桉
- 木蝴蝶树皮
- 狼尾巴蒿
- 活血连
- 水湿柳叶菜
- 栘依果
- 马刀肉
- 红线麻
- 梳篦叶
- 红管药
- 石枣
- 小报春花
- 肾果小扁豆
- 刀豆
- 水珠草
- 天山堇菜
- 蜜蜡
- 茅香
- 佛杜树
- 大红菇
- 柿皮
- 仙人球
- 红毒茴
- 榠樝
- 犀角
- 米碎花根
- 石萝藤
- 狭叶垂头菊
- 裂蹄
- 省雀花
- 大鱼鳔花
- 杧果
- 啤酒花
- 鲢鱼
- 对叶草
- 下山虎
- 水蔗草
- 九连灯
- 苏头
- 红花寄生
- 亚乎奴
- 小驴蹄草
- 罗汉松叶
- 石蟾蜍
- 石山花椒
- 海南蒟
- 大半边旗
- 海鳗胆
- 狮子草
- 辣椒
- 珂
- 褐盖肉齿菌
- 红吹风
- 青稞
- 熊油
- 大阳关
- 大叶香薷
- 山大黄
- 观音茶
- 毛赤车
- 台湾肺形草
- 萝芙木茎叶
- 鳞花草
- 红背马蓝
- 红铧头草
- 大羊角瓢
- 小花酸藤子
- 鸽
- 山萩
- 大头茶果
- 唐古特马尿泡
- 临时救
- 牛肚
- 杏香兔耳风
- 水龙
- 楸木皮
- 猕猴梨
- 多花筋骨草
- 绣线菊
- 昏鸡头
- 山慈姑花
- 细叶泥炭藓
- 红筷子
- 莲叶橐吾
- 海桐皮
- 胡颓子叶
- 毛诃子
- 大毛红花
- 韶子
- 牛齿
- 水葱
- 对叶四块瓦
- 乌蛇卵
- 山油柑果实
- 蜻蜓兰
- 土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