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圆鲹
《中华本草》:蓝圆鲹
拼音注音
Lán Yuán Shēn
别名
池鱼、棍子、黄尾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
蓝圆鲹,体纺锤形,稍侧扁,脂眼睑发达,仅瞳孔中央露一长缝。肩带下有岫沟。体被小圆鳞。侧线前部稍弯曲,直线部始于第2背鳍第11-14鳍条下方,侧线、直线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具棱鳞。背部蓝灰色,鳃盖后上角与肩部共有一黑色小圆点,第2背鳍前部不端有一白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具回游习性,喜结群。以桡足因、介形类、萤虾、鳞虾、七星鱼等为食。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沿海,东海和南海较多。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消食化积。主脾虚乏力;食欲不振,久痢;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炖食,适量。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猫油
- 狼尾草根
- 紫草
- 臭柏
- 茅草箭
- 蜂蜡
- 大良姜
- 豌豆
- 苏土藁本
- 粉背蕨
- 方解石
- 大虎耳草
- 鳞衣草
- 狗骨节
- 浮石
- 银箔
- 山橙
- 白贝
- 浮海石
- 细穗爵床
- 树乌蝇羽
- 白蓝翠雀花
- 苒苒草
- 红叶树
- 桑叶露
- 藁本
- 米团花
- 大黑头草
- 白牛尾七
- 阳桃
- 尖叶子打虫药
- 东北鼢鼠
- 白背三七
- 红楠
- 白云花根
- 苦苣苔
- 苍耳
- 篱栏网
- 卵叶鳞始蕨
- 五指毛桃根
- 马兜铃
- 红楤木
- 紫花卫矛
- 山野豌豆
- 雀舌豆
- 红景天
- 黄花地锦苗
- 角果木
- 山矾
- 大乌金草
- 苍耳根
- 土色牛肝菌
- 水鳖蕨
- 糙叶树皮
- 粗榧枝叶
- 煨姜
- 空心苋
- 麻母
- 南五味子
- 胭木
- 韭菜
- 荭草
- 苏铁花
- 密花树
- 马鬃参
- 麦刺藤叶
- 短瓣花
- 田螺
- 臭牡丹
- 老虎须
- 虾蟆
- 爆仗竹
- 生姜皮
- 楸子
- 通经草
- 天牛
- 海南地不容
- 牛屎树
- 枇杷根
- 石豆瓣
- 腺花香茶菜
- 柠条
- 灯台菜
- 钩苞大丁草
- 茉莉叶
- 南天竹
- 金荞麦茎叶
- 淫羊藿根
- 火赤链蛇
- 大发表
- 野丁香根
- 墨汁鬼伞
- 中华绣线梅
- 云南仙人掌
- 百日草
- 砧草
- 卷丝苦苣苔
- 鹅首马先蒿
- 玉龙鞭
- 锈毛钝果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