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七
《中华本草》:雷公七
拼音注音
Léi Gōnɡ Qī
别名
搜山虎、竹叶七、剪刀七、对口剪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Broadlily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七筋姑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intonia udensis Trantr et Mey.[Smi-lacna alpina Royle; Clintonia alpina (Royle) Kunth; C. alpina Kunth ex Baker var. udensis ( Trantr et Mey. ) Macbrid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七筋菇,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茎短,质硬,簇生多数细瘦须根,先端残存撕裂成纤维状的枯死叶鞘。叶较大,3-4枚基生;叶片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8-25cm,宽3-16cm,先端骤短尖,基部楔形下延成鞘状抱茎或成柄状,通常无毛,直脉较细而多数,有横脉。花葶直立,密生短柔毛,长10-20cm,果期伸长可达60cm。总状花序顶生,具数花或仅1-2花,花白色,花被片6,分离;雄蕊6;子房2-3室。果初为浆果状,后自先端开裂,蓝色或蓝黑色;每室有种子6-12颗。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4000m的高山疏林下或阳坡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四川、云南、西藏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有短根茎及细须根。具叶3-4片。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25cm,宽3-16cm。先端骤短尖,基部楔形并下延;全缘,纵行叶脉多面细,并可见横脉。通常两面无毛。纸质至厚纸质。
性味
味苦;微辛;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全草3-6g,或根0.3-1g浸酒。
注意
脾虚便溏者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雷公七
拼音注音
Léi Gōnɡ Qī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七筋菇的全株。夏季采收。阴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细长,生多数须根。叶基生,肉质,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3~25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有小突尖;叶柄多少抱茎。花茎直立,高20~40厘米,开花后可伸长;总状花序顶生,具数花或仅1~2花,花白色,花被片6,分离;雄蕊6;子房2~3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浆果蓝色或蓝黑色。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林下。分布东北至西南各地。
性味
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败毒,散瘀,止痛。治跌打损伤,劳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老鸦胆根
- 蜡梅花
- 辽东栎
- 雷公藤
- 老虎泡
- 老鸦柿
- 老鸦胆叶
- 老鼠瓜
- 老鼠簕
- 荔枝根
- 荔枝草
- 鹿骨
- 蓝花茶
- 蝲蛄石
- 镰萼虾脊兰
- 老蜗生
- 肋柱花
- 腊梅花
- 莱菔子
- 莲雾根
- 蒌油
- 蓝布正
- 蓼大青叶
- 蛎菜
- 裂叶崖角藤
- 骆驼蹄草
- 老鼠脚迹
- 鹭鸶兰
- 莱菔叶
- 莲花
- 蓝花子
- 藜实
- 螺蛳
- 裂叶秋海棠
- 赖草
- 连香树
- 镰形棘豆
- 梳篦叶
- 驴头
- 菱壳
- 鹿蹄草
- 辣子草
- 连翘
- 驴肉
- 骡宝
- 鳞衣草
- 莲子草
- 莲座蓟
- 黎罗根
- 葎草花
- 蓝茶
- 蜡瓣花根
- 蝼蛄虾
- 绿玉树
- 量天尺
- 老鼠耳
- 鲤鱼
- 芦荟花
- 鹿梨
- 鹿血
- 蓼实
- 路边姜
- 量天尺花
- 铃兰
- 驴蹄草
- 芦莉草叶
- 莲蓬草
- 鹿髓
- 落新妇根
- 蓝桉根皮
- 辽东鳞毛蕨
- 老虎耳
- 鬣羚角
- 鲤鱼目
- 芦叶
- 鲤鱼脂
- 芦竹根
- 路边草
- 辣蓼
- 镰羽贯众
- 菱蒂
- 落地荷花
- 连翘根
- 镰片假毛蕨
- 驴骨
- 鲮鲤
- 鳢鱼血
- 鹭肉
- 露兜竻花
- 芦荟根
- 蓼螺
- 雷公连
- 芦茎
- 蓝萼香茶菜
- 裂叶堇菜
- 辣椒
- 隆萼当归根
- 鲤鱼肠
- 莲叶橐吾
- 零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