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
《中华本草》:酪
拼音注音
Lào
别名
潼
英文名
Milk food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1.《唐本草》 驴乳尤冷,不堪作酪。2.《本草拾遗》干酪强于湿酪,牛者为上。3.《纲目》:酪、潼,北人多造之。水中、犊牛、羊、马、驼之乳,皆可作之。入药以牛酪为胜,盖牛乳亦多尔。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乳、羊乳、马乳、骆乳炼制而成的乳制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ese
原形态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四肢较短,蹄较大。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性味
味甘;酸;性微寒
炮制
《钦膳正要》:造法用乳半构,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构纵横搅之,乃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曝令可作块,收用。
归经
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益肺养胃;止渴润燥。主胸中烦热口渴;肠燥便秘;肌肤枯涩;瘾疹热疮
用法用量
内服:化冲,适量。外用:适量,涂摩。
注意
脾虚湿盛、胃寒泻痢者禁服。
复方
①治瘾疹: 酪和盐热煮,摩之。 (《千金翼方》)②治蚰蜒入耳: 牛酪灌耳中,须央虫出。(《广利方》)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补肺脏,利大肠。2.《唐本草》: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肥疮。3.《食疗本草》:除胃中热。4.《日华子本草》:中酪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5.血燥所宜。6.《纲目》: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酪
拼音注音
Lào
别名
湩(《纲目》)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牛、马、羊、骆驼等之乳汁炼制而成的食品。
制法
《饮膳正要》:"造法用乳半杓,锅内炒过,入余乳熬数十沸,常以杓纵横搅之,乃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为酥,入旧酪少许,纸封放之,即成矣。又干酪法,以酪晒结,掠去浮皮再晒,至皮尽,却入釜中,炒少时,器盛,曝令可作块,收用。"
性味
甘酸,平。
①《千金·食治》:"味甘酸,微寒,无毒。"
②《纲目》:"水牛、马、驼之酪冷;螓牛、羊乳酪温。"
③《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补肺,润肠,养阴,止渴。治虚热,烦渴,肠燥便艰,肌肤枯涩,斑疹瘙痒。
①《千金·食治》:"补肺脏,利大肠。"
②《唐本草》:"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肥疮。"
③《食疗本草》:"除胃中热。"
④《日华子本草》:"牛酪止烦渴热闷,心膈热痛。"
⑤戴原礼:"血燥所宜。"
⑥《纲目》:"润燥利肠,摩肿,生精血,补虚损。"
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冲。外用:涂摩。
注意
①《养生要集》:"腹中小有不佳,不当啖酪,令不消。"
②《孙真人食忌》:"患痢人不可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复方
①治瘾疹:酪和盐热煮,摩之。(《千金翼方》)
②治蚰蜒入耳:牛酪灌耳中,须臾虫出。(《广利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荞麦
- 金钟茵陈
- 锦鸡儿
- 金雀花
- 金老梅根
- 金花草
- 锯齿王
- 胃友果
- 金鸡尾
- 锯鲨肝
- 金钗石斛
- 了哥王
- 金背枇杷
- 白茅针
- 暗紫贝母
- 野苦荬菜
- 野兔毛
- 东风螺壳
- 钩藤根
- 芜菁子
- 六角英
- 樗鸡
- 八目鳗
- 蓖麻叶
- 律草
- 檵花
- 粳谷奴
- 炮仗花
- 旱冬瓜
- 光板猫叶草
- 左黑果
- 早谷藨
- 金刚藤
- 老枪谷根
- 漆叶
- 南枳椇
- 獾骨
- 蜘蛛果茎叶
- 酪
- 荨麻
- 鸮
- 鹿衔草
- 岩椒草
- 马牙半支
- 岩藿香
- 大草蔻
- 仙顶梨
- 绵三七
- 虾须豆
- 灵砂
- 沙冬青
- 龙齿
- 竹叶椒叶
- 紫啸鸫
- 野胡萝卜根
- 湖北地黄
- 红毛叶马蹄香
- 勒马回
- 狭叶香茶菜
- 竹卷心
- 雷丸
- 滑叶跌打
- 金刚刺
- 土大香
- 地骷髅
- 海螺厣
- 血叶兰
- 铁罗汉
- 河蚌
- 乌脚枪
- 椰子瓤
- 黄蜀葵
- 毒鱼藤
- 小年药
- 白残花
- 狗狗秧
- 枇杷叶
- 梁王茶
- 葱须
- 生瓜
- 螃蟹七
- 脾寒草
- 莺
- 竹节参
- 鳍蓟
- 罗汉松
- 山莴苣
- 止咳草
- 银不换
- 葛谷
- 亮叶冬青
- 龙眼叶
- 椰子浆
- 木竹子
- 矩叶大青
- 天荞麦根
- 南天竹梗
- 蓼子草
- 竹林消
- 广东升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