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叶花
《中华本草》:龙利叶花
拼音注音
Lónɡ Lì Yè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Dragon's Tongue
出处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Sauropus rostratus Miq.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opus rostratus Miq.[S.changianus S.Y.Hu;S.spatuifolus Beille]采收和储藏: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龙利叶 常绿小灌木,高达40cm。小枝梢有“之”字状折曲,有不明显的小柔毛。单叶互生;常聚生于小枝顶端;具短柄;托叶三角形,老时草黄色;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最下部的或近于卵形,长5-8cm,宽2.5-3.5cm,先端圆钝稍内凹而有小凸尖,基部窄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浅绿,中脉基部初微被柔毛,后无毛。花丛生于叶腋内或排成一极短的总状花序;花单性,雌雄同序,暗紫色;花梗短;雄花花萼较小而稍厚,与雌花花萼同形,花药椭圆形,稍厚,略突出;雌花花柱细,2叉。蒴果具短柄,状如豌豆,外围宿萼与果近等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或生于山谷、山坡湿润肥沃的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淡;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止血。主咯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开水冲。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龙利叶花
拼音注音
Lónɡ Lì Yè Huā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花蕾。
功能主治
《南宁市药物志》:"大咯血时,可用龙利叶花生冲或煲肉服食。"
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冲或炖肉,3~5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蓝花扁竹
- 辣根草
- 老虎姜
- 老鹳草
- 芦根
- 蓝桉
- 龙眼核
- 蓝花龙胆
- 龙船花
- 冥楂
- 密蒙花
- 辣姜子
- 连蕊茶
- 骆驼肉
- 鲤鱼皮
- 荔枝壳
- 莱菔
- 莲房
- 萝卜防己
- 蓝圆鲹
- 蓝花绿绒蒿
- 裂序楼梯草
- 慕荷
- 连香树果
- 木姜子根
- 骆驼毛
- 菱茎
- 鹿靥
- 蒌叶
- 辽东栎壳斗
- 木姜子叶
- 驴乳
- 老蛇头
- 老鸦嘴
- 驴阴茎
- 老鸦花藤
- 莨菪叶
- 莲雾
- 龙涎香
- 龙眼肉
- 蓝胡麻草
- 蓝锡莎菊
- 辣根菜
- 木兰花
- 魿鱼
- 鲈鲤
- 龙眼花
- 龙船花根
- 蓼子草
- 蝼蛄
- 裂叶心翼果
- 老虎耳根
- 老鸦糊
- 老鸦胆根
- 荔枝根
- 蜡梅花
- 密花角蒿
- 密褶红菇
- 辣椒头
- 辽东栎皮
- 镰萼虾脊兰
- 雷公七
- 老虎泡
- 老蜗生
- 老鼠瓜
- 老鼠簕
- 肋柱花
- 荔枝草
- 莲雾根
- 蓝布正
- 辽东栎
- 酪
- 骆驼蹄瓣
- 骆驼蹄草
- 老鼠脚迹
- 莱菔叶
- 莲花
- 蒌油
- 藜实
- 龙须莞
- 螺蛳
- 裂叶崖角藤
- 连香树
- 镰形棘豆
- 天韭
- 龙舌草
- 鸬鹚涎
- 买麻藤
- 龙舌箭
- 蜡瓣花
- 芦子藤
- 鳞叶藓
- 鹿角胶
- 芦山藤
- 茖葱
- 鹿脂
- 裂叶双盖蕨
- 骆驼蓬子
- 密毛桃叶珊瑚果
- 木天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