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菜
《中华本草》:龙爪菜
拼音注音
Lónɡ Zhǎo Cài
别名
蕨菜、锯菜、饭蕨、苦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毛轴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 revolutum(Bl.)Nakai[Pteris revoluta B1.]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株高达1m以上。根茎长而横走,粗壮,有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远生;叶柄长24-40cm,禾秆色,基部深棕色,在基部及叶轴、羽轴均被锈色卷曲的节状毛;叶片薄革质,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0-80cm,宽30-50cm,三回羽状裂;羽片4-6对,有柄,狭卵形,第1对最大,长20-35cm,宽12-20cm,二回羽片12-16对,几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较大,长8-12cm,宽2-3cm;末回羽片8-18对,互生,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微弯呈镰状,背面密生黄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脉羽状,侧脉分叉。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着生于边脉上成长的汇生囊群;囊群盖线形,2层,为叶缘变质而反折的假盖,外层膜质,边缘有齿,内层薄膜质,边缘撕裂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70-3000m的山坡向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微涩;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通淋;驱虫。主热毒疮疡;烫伤;脱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诸虫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菜
拼音注音
Lóng Zhǎo Cài
别名
毛蕨、饭蕨、蕨菜、锯菜
来源
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Blume) Naka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
陕西、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
微涩,平。
功能主治
解疮毒。
用法用量
2~5钱,水煎服。并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楠
- 乌木屑
- 色赤杨
- 梅花参
- 金丝藤
- 盲肠草
- 酱瓜
- 山萝花
- 腊雪
- 黄鼬
- 粗皮蛙
- 鹤虱风
- 四方藤
- 心叶虎耳草
- 画眉草
- 双肾参
- 蟹
- 麦瓶草
- 八月札
- 紫萁苗
- 通骨消茎叶
- 假辣蓼
- 赤小豆花
- 榆花
- 实葫芦根
- 九子连环草
- 野慈姑
- 小婆婆纳
- 旱荷叶
- 白花丹
- 铁脚草
- 蜀葵子
- 粉团花
- 银灰旋花
- 鳕鱼骨
- 海鳗卵
- 紫背绿
- 瑞香根
- 牡丹三七
- 狗牙贝
- 滇车前
- 蚱蝉
- 山黄豆藤
- 血桐
- 桑椹酒
- 滇南杭子梢
- 栾华
- 红树叶
- 齿瓣延胡索
- 羊屎条根
- 地皮风
- 飞来蓝
- 全叶马兰
- 苦蘵果实
- 羊蹄实
- 亮叶茉莉
- 两色乌头
- 蜂药
- 山小橘
- 雪猪油
- 空心莲子草
- 椬梧
- 硬质早熟禾
- 水红花子
- 芒硝
- 旋花苗
- 毛叶柿叶
- 水底龙
- 苏头
- 金箔
- 节节花
- 观音苋根
- 落花生油
- 磨盘根
- 小通草
- 过山消根
- 水泽兰
- 滇南美登木
- 大羊角瓢
- 大风艾
- 古羊藤
- 山漆树
- 光叶地不容
- 葱白
- 薅田藨根
- 绵马贯众
- 灯台莲
- 牛戳口
- 路旁菊
- 密毛桃叶珊瑚果
- 山水芹菜
- 野茉莉
- 青海鸢尾子
- 葛藟根
- 红马蹄草
- 栓皮栎
- 密陀僧
- 红叶木姜子根
- 豆腐渣
- 粟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