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
《中华本草》:龙珠
拼音注音
Lónɡ Zhū
别名
赤珠、龙珠根、红珠草、类笼球草、野靛青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Tubocapsicum Dragonpeart
出处
出自1.《药性论》。2.《本草拾遗》:龙珠,叶令人不睡。《李邕方》云,主诸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生道旁,子圆赤珠似龙葵,但子熟时赤耳。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龙珠的全草或根、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bocapsicum NOMALUM (Franch. Et Sav.) Makino [Capsicum anomalum Franch. Et Sav.; Solanum anodontum Livl .et Vant.]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全草;秋季果熟时采收果实或挖取根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5m。全株无毛。茎粗壮,分枝,绿色。单叶互生或成对;叶柄长不足1cm;叶片薄纸质,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8cm,宽3-10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花2-6崧簇生于叶腋或枝腋,俯垂;花梗细弱,长1-2cm,结果进上端肥厚;花萼皿状,5裂,果时稍增大而突破存;花冠淡黄色,钟状,直径6-8mm,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锐,向外反卷,有短缘毛;雄蕊5;稍伸出花冠,花药黄色,2室,花丝细长;雌蕊1,花柱近等长于雄蕊,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7-10mm,熟后红色;种子淡黄色。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谷、山旁或山坡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形状
从新鲜果产中分得龙珠甙(trbocaposide)A、B[1]。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小便。主小便淋痛;痢疾;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药性论》:不与葱、薤同啖。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珠
拼音注音
Lónɡ Zhū
来源
茄科龙珠Tubocapsicum anomalum (Franch. ex Sav.)Makino,以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台湾、江西、广东、广西、贵州。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烦热。主治恶疮,疖肿。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龙珠
拼音注音
Lónɡ Zhū
别名
赤珠(《药性沦》),红珠草(《福建民间草药》)。
出处
《药论性》
来源
为茄科植物龙珠的全草。7~8月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毛或几乎无毛,高90厘米。茎分枝,斜开,绿色。单叶互生戌成对;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8~18厘米,宽4~10厘米,两端锐尖,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波状齿。花小,腋生,卜5朵簇生;花梗细,下垂,结果时上端肥厚,长15~25毫米;萼5裂,截缘,无毛;花冠淡黄色,钟状,径约8毫米,裂片5,披针状三角形,先端截头,反卷;雄蕊5,药黄色,2室,花丝细长;雌蕊1,花柱较花丝短,柱头头状。果实球形,径7~10毫米,熟时红色。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野;亦栽培供观赏。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味
《本草拾遗》:"味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治淋病,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注意
《药性论》:"不与葱、薤同啖。"
复方
①治小便淋痛:龙珠全草一至二两。洗净,酌加水煎,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疔疮炎肿:龙珠叶一握(果实亦可用),和冬蜜捣烂涂患处,日换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刺皮
- 野油麻
- 宽叶返魂草
- 苎麻皮
- 龙葵
- 滑背草鞋根
- 地涩涩
- 花红叶
- 吴茱萸叶
- 红鸡踢香根
- 半边藕
- 小木通
- 生姜汁
- 芦子兰
- 卵叶水芹
- 白叶火草
- 榆皮涎
- 直立百部
- 黑皮青木香
- 曼陀罗子
- 藏青杠
- 荭草
- 赤火绳
- 空桶参
- 金狮藤
- 铁扫帚
- 槲寄生
- 西藏水黄连
- 簕竹
- 破骨风
- 三叶豆
- 猫油
- 红簕钩
- 肉桂油
- 肥皂荚
- 糯芋
- 药用狗牙花
- 小叶买麻藤
- 逆阿落
- 紫背草
- 松针
- 地皮消
- 十字苔草
- 大叶香薷
- 黄泡子
- 蒲葵叶
- 宽叶紫萁苗
- 鸡血李
- 紫花芥子
- 胡芦巴
- 红药子
- 大黄蜂子
- 竻慈姑
- 刺瓜
- 野百合
- 鸡爪芹
- 大独脚金
- 香木菌桂
- 八角枫
- 都拉鸢尾
- 红石耳
- 苋菜
- 乌桕根皮
- 葱花
- 耳叶排草
- 伞花绢毛菊
- 石龙子
- 砂漏芦根
- 独椒
- 裂叶堇菜
- 石龙芮子
- 大蒜
- 大发表
- 露蕊乌头
- 黄花远志
- 南方露珠草
- 蒙古马兰
- 小南木香
- 荜茇根
- 峨眉石凤丹
- 吊岩风
- 老虎俐
- 车桑仔
- 酸枣树皮
- 大树三台
- 痰药
- 毛脉柳叶菜
- 豆瓣绿
- 五加皮
- 乌蛇皮
- 紫背天葵草根
- 普陀南星
- 黄金菊根
- 紫竹根
- 铁树
- 甘蓝
- 豌豆
- 枇杷芋
- 刺蓼
- 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