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子草
《中华本草》:辣子草
拼音注音
Là Zi Cǎo
别名
兔儿草、铜锤草、珍珠草
英文名
Herb of Smallflower Galinsoga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insoga parviflora Cav.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辣子草 一年生草本,高10-80cm。茎直立,圆形,分枝,有细条纹,节膨大,略被毛或近无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草质,卵圆形至披针形,长3-6.5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有浅圆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基出3脉,或不明显五出脉,叶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稍被毛。头状花序小,直径3-4mm,顶生或腋生,有细长的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宽卵形,绿色,近膜质;花异型,全部结实;舌状花4-5个,白色,1层,雌性;筒状花黄色,两性,先端5-齿裂;花托凸起,有披针形托片。瘦果有棱角,先端具睫毛状鳞片。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庭园空地及荒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含黄酮甙成分:木犀草素-7-O-β-吡喃葡萄糖甙(lutelin7-O-β-D-glucopyranoside),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apigenin 7-O-β-D-glucopyranoside)[1]。又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去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维生素(vi-tamin)C[2,3]。
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全草流浸膏能使离体蛙心的房室节律发生显着紊乱。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ml/g),也可产生房室传导部分阻断,心室率明显变慢;同样剂量予豚鼠皮下注射,可使其于24小时内死亡。以75%乙醇制成的提取液在剂量为0.00006ml时,可升高犬血压,而以25%乙醇制得者,在 0.000134ml时则降低血压,两种剂量皆增加呼吸速率。
性味
味淡;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止血。主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型肝炎;咳喘;肺结核;新星疮;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
《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血。治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外伤出血。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辣子草
拼音注音
Là Zi Cǎo
别名
向阳花、珍珠草、铜锤草
来源
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江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干粉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辣子草
拼音注音
Là Zi Cǎo
别名
兔儿草、铜锤草(《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菊科植物辣子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70~80厘米。茎圆形,有细条纹,略被毛,节膨大,单叶对生,草质,卵圆形或披针状卵圆形至披针形,长3~6.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边缘有浅圆齿,基生三出脉,叶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头状花序小,顶生或腋生,有长柄,外围有少数白色舌状花,盘花黄色。瘦果有角,顶端有鳞片。
生境分布
生于庭园、荒地或山坡。分布西南和浙江、江西。
药理作用
全草流浸膏能使离体蛙心的房室节律发生显着紊乱。如注入蛙腹淋巴腔(0.006毫升/克),也可产生房室传导部分阻断,心室率明显变慢;同样剂量予豚鼠皮下注射,可使其于24小时内死亡。以75%乙醇制成的提取液在剂量为0.00006毫升时,可升高犬血压,而以25%乙醇制得者,在0.000134毫升时则降低血压,两种剂量皆增加呼吸速率。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淡,平。"
功能主治
《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血。治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研末。
备注
本植物的花(向阳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榭榴
- 赛繁缕
- 虎耳兰
- 红果参
- 黍米
- 锦灯笼
- 七叶子
- 吴萸叶五加
- 七叶胆
- 五指山参
- 苦檀子
- 钻天杨
- 李
- 岩扫把
- 牛蹄甲
- 华凤仙
- 毛勾儿茶
- 阿里红
- 前胡
- 大叶青木香
- 洋地黄
- 绒白乳菇
- 麒麟尾
- 木香花
- 芙蓉花
- 火秧竻叶
- 瑞香狼毒
- 屎咕咕
- 西南菝葜
- 葱叶
- 棱萼母草
- 西藏水黄连
- 黎辣根
- 北鹤虱
- 椴树根
- 紫金莲
- 树火麻
- 雀麦
- 鸡屎藤
- 红背桂
- 黄桷皮
- 楮头红
- 卷伞菌
- 黄唇鱼肝
- 麝香壳
- 藤槐
- 粤瓦韦
- 生姜皮
- 水曲柳
- 叉歧繁缕
- 钓鱼竿
- 通花花
- 土茯苓
- 老鸦柿
- 薅田藨根
- 章鱼
- 朝鲜一枝黄花
- 扁担杆
- 柳屑
- 山野豌豆
- 罗盖叶
- 瓣蕊唐松草
- 上天梯
- 辣椒
- 冰糖草
- 大一箭球
- 霞天膏
- 忍冬藤
- 唇香草
- 楮叶
- 蔓赤车
- 山郎木叶
- 黄花小二仙草
- 覆盆子
- 小对叶草
- 灵香草
- 见血封口
- 鹦哥花藤
- 铁牛钻石
- 石榴花
- 兰香草
- 马铃根
- 胎生铁角蕨
- 小山稔
- 血人参
- 金钟茵陈
- 石米
- 荷苞花
- 枸橘
- 石南藤
- 炮仗花
- 斑竹花
- 出山虎
- 十二槐花
- 烂泥蒿
- 贯众
- 龙眼花
- 老虎俐
- 梁王茶
- 过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