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叶铃子香
《中华本草》:轮叶铃子香
拼音注音
Lún Yè Línɡ Zǐ Xiā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轮叶铃子香的叶和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souliei(Bonati)Merr.[Brandisia souliei Bonati]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
轮叶铃子香,灌木,高达1.5m。茎具撕裂状的皮层;小枝褐色,具微柔毛。叶轮生;叶柄长3-4mm,被微柔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6cm,宽2-2.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沿脉被柔毛,余部有腺点,侧脉6-8对。为3花的聚伞花序腋生,偶有旁侧1花不发育而具2花的;小苞片线形;花萼钟形,连齿长约2cm,10脉,萼齿5,三角形;花冠乳黄色,长约3.5cm,喉部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卵圆形,长约1cm,下唇长约1.5cm,3裂,中裂片心形;雄蕊4,前对较大,花药两端具须状毛;花柱丝状,2浅裂。花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600m的山坡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
味苦;甘;性寒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主角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球花党参
- 芦笋
- 驴头
- 黄芫花
- 豆瓣香
- 黑点草
- 枸骨根
- 鲫鱼子
- 棘胸蛙
- 桂木根
- 黄菀
- 岭南花椒根
- 獾骨
- 黄花山柰
- 杜楝
- 荷蒂
- 槐胶
- 多齿蹄盖蕨
- 娘娘菜
- 西藏酸模
- 大驳骨丹
- 走边疆
- 钻地风
- 千层楼
- 毛草龙
- 建砂仁
- 野苦荬菜
- 过江龙
- 多斑紫金牛
- 毛勾儿茶
- 大独脚金
- 藏红花
- 王不留行
- 苕叶细辛
- 黑大豆叶
- 香加皮
- 白苏子
- 石楠叶
- 麻鱼肉
- 半边莲
- 龙齿
- 大青
- 大山芝麻
- 色赤杨
- 荸荠
- 岩七
- 红筷子冠毛
- 斑叶堇菜
- 石蛇
- 桃根
- 蚕豆
- 全缘凤尾蕨
- 针刺铁仔
- 岩筋菜
- 曲毛露珠草
- 地骷髅
- 金不换
- 山小橘
- 地笋
- 狗肝菜
- 芡实茎
- 白子菜
- 山蒜
- 金老梅根
- 白淋草
- 裸柱菊
- 腰子草
- 天仙子
- 瓠子
- 老鼠耳
- 商陆
- 詹糖香
- 钻天杨
- 大羽藓
- 四方草
- 川层草
- 毛罗勒
- 黄梢蛇
- 胡桃仁
- 玉帘
- 血见愁
- 毛嘴签
- 蔛草
- 山羊血
- 黑石耳
- 血藤
- 云南金莲花
- 兔血
- 刀豆根
- 霸王根
- 舌状蜈蚣藻
- 狼油
- 苦蒿
- 胖大海
- 苏铁果
- 地胆草
- 独叶一枝花
- 番石榴果
- 猫耳朵草
- 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