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骨
《中华本草》:鸬鹚骨
拼音注音
Lú Cí Gǔ
英文名
cormorant bone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Blumenbach)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去皮毛及肉,取骨骼晾干,烧灰用。
原形态
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缘蓝黑色;初级尺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下体蓝黑色,产具金属反光,下胁有一雪白块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玟点;眼下橙内色;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上嘴黑褐,边缘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砖红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锐爪。冬羽时期,头无羽冠,头、颈无白色丝状羽;颊、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下肋无雪白斑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营巢于芦甘心丛中或矮树、峭壁上。资源分布:广布于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供捕鱼。
性味
酸;咸;平
归经
肾经
功能主治
化骨鲠;去面斑。主鱼骨鲠喉;面部雀斑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适量,白开水或米汤送下。
复方
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各家论述
陶弘景:主鱼鲠。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鸬鹚骨
拼音注音
Lú Cí Gǔ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
功能主治
陶弘景:"主鱼鲠。"
复方
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及黄素单核甙酸。
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熊蕨根
- 斑鸠菊
- 白背叶根
- 野苋子
- 鹿角芦荟
- 皮袋香
- 三蕊草
- 环纹苦乳菇
- 龙利叶
- 川鄂山茱萸
- 三角风
- 鹿耳翎根
- 野苏麻
- 黑海参
- 念珠根黄芩
- 胡桃枝
- 南方露珠草
- 野茶辣
- 鹿角菜
- 会东藤
- 鹿耳翎
- 花椒根
- 黄荆
- 大鱼鳔花
- 空柄假牛肝
- 苦豆根
- 柠檬桉果
- 火绳树
- 虎睛
- 旱荷叶
- 长叶竹根七
- 美商陆叶
- 人指甲
- 石膏
- 倒触伞
- 木芙蓉叶
- 合子草
- 虎耳兰
- 广西十大功劳
- 红马蹄草
- 楮树根
- 黄花菜子
- 如意草
- 朝天子
- 毛苦瓜
- 萱藻
- 野菠菜
- 对节叶根
- 象牙
- 麦瓶草种子
- 山楂
- 银杏叶
- 小金钱草
- 灰贯众
- 建神曲
- 赛繁缕
- 莨菪
- 毛枝卷柏
- 玄参
- 蜜柑草
- 垂果大蒜芥
- 胡颓子
- 麒麟尾
- 檫树
- 测试
- 花叶矮陀陀
- 野蘑菇
- 对虾
- 倒扎龙
- 大头橐吾
- 婆罗门参
- 狭叶桃叶珊瑚
- 黄接骨丹
- 圆叶茅膏菜
- 乌梢蛇
- 滇瑞香
- 和合草
- 野柿花
- 独叶山兰
- 冰草白穗
- 滇杠柳
- 雷丸
- 石枫药
- 绵枣儿
- 野西瓜苗
- 崖松
- 血余
- 野苦荬菜
- 华南鳞盖蕨
- 细辛
- 止血丹
- 笔筒草
- 茶子木花
- 山蜡梅
- 金钗股
- 狼把草
- 丝线吊芙蓉
- 糯稻根
- 金盏菊根
- 水禾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