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骨
《中华本草》:鸬鹚骨
拼音注音
Lú Cí Gǔ
英文名
cormorant bone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acrocorax carbo sinensis(Blumenbach)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去皮毛及肉,取骨骼晾干,烧灰用。
原形态
鸬鹚,中型鸟类,体长80cm。颊、颏和上喉均为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头、羽冠、颈等为黑色,但有金属紫绿色反光,并有白色丝状羽;肩和翼的覆羽青铜棕色,羽缘蓝黑色;初级尺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并带有绿色金属反光。下体蓝黑色,产具金属反光,下胁有一雪白块斑。尾灰黑色,羽干基部呈灰白色。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缀以黑色玟点;眼下橙内色;嘴下喉囊为橄榄黑色,并缀许多鲜黄色斑点。上嘴黑褐,边缘及下嘴灰白色,且具砖红色斑。跗跖黑色,四趾向前,具蹼及锐爪。冬羽时期,头无羽冠,头、颈无白色丝状羽;颊、颏和上喉的白色半环为浅灰棕色所代替,下肋无雪白斑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河川、湖沼及海滨,善潜水捕食鱼类。营巢于芦甘心丛中或矮树、峭壁上。资源分布:广布于我国各地。经驯养后可供捕鱼。
性味
酸;咸;平
归经
肾经
功能主治
化骨鲠;去面斑。主鱼骨鲠喉;面部雀斑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适量,白开水或米汤送下。
复方
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各家论述
陶弘景:主鱼鲠。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鸬鹚骨
拼音注音
Lú Cí Gǔ
出处
《本草经集注》
来源
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骨。
功能主治
陶弘景:"主鱼鲠。"
复方
①治雀卵面斑:鸬鹚骨烧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涂旦洗。(《摘元方》)及黄素单核甙酸。
②治鱼骨鲠:鸬鹚骨(煅灰)蜜调绵裹含咽。(《本经逢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打锤
- 瓦楞子
- 核桃叶
- 花鱼
- 白兰花叶
- 丽江青木香
- 毛五加皮
- 野罂粟壳
- 乌榄核
- 石楠
- 小三棵针
- 马尿花
- 药茴香
- 小果野葡萄
- 白云瓜叶
- 中华赛爵床
- 小草寇
- 石蜐
- 大发表
- 山五味子
- 滇高良姜
- 露兜竻花
- 鸡嗉子叶
- 雪猪骨
- 笔筒草
- 双参
- 线叶蚤缀根
- 土附
- 竹节海棠
- 猪笼草
- 紫铜矿
- 总序绿绒蒿
- 楤木根
- 荔枝根
- 太白丽参
- 天仙果
- 牛尾蒿
- 铁华粉
- 树乌蝇羽
- 土藁本
- 小梾木
- 天牛
- 蜜蜂子
- 桦叶荚蒾
- 冬葵根
- 星宿菜
- 一枝黄花
- 柿子
- 野漆树根
- 白猪母菜
- 糠油
- 荷叶蒂
- 红敷地发
- 草菇
- 阔叶垂头菊
- 宽叶返魂草
- 大独叶草
- 毛诃子
- 瘴气藤
- 心叶荚蒾根
- 巴茅根
- 莲须
- 鲨鱼翅
- 石莽草
- 草问荆
- 山樱桃
- 乌贼鱼肉
- 异株百里香
- 树扁竹
- 旋花
- 大黄
- 清香桂
- 山绿茶
- 粟糠
- 狗爪樟皮
- 黄颡鱼
- 血余
- 透明草
- 鹿藿根
- 水锦树
- 少年红
- 红楠
- 牧马豆
- 楤木白皮
- 花叶矮陀陀
- 毛花点草
- 裂叶心翼果
- 毛女贞
- 虾蟆
- 猫儿眼睛
- 海非菜籽
- 刺子莞
- 落花生
- 大管
- 黄山梅
- 黄泡子
- 李根
- 太白小紫菀
- 海虾
- 白果槲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