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根
《*辞典》:南瓜根
拼音注音
Nán Guā Gēn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根。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功能主治
利湿热,通乳汁。治淋病,黄疸,痢疾,乳汁不通。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肠气胀。"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
复方
①治火淋及小便赤热涩痛:南瓜根、车前草、水案板、水灯芯。同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湿热发黄:南瓜根炖黄牛肉服。(《重庆草药》)
③治便秘:南瓜根一两五钱。浓煎灌肠。(《闽东本草》)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根
拼音注音
Nán Guā Gēn
英文名
Cushaw root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归经
归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湿热;通乳汁。主湿热淋证;黄疸;痢疾;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肠气胀。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肿,除湿热,解毒,排痰,下乳。治黄疸病及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火腿
- 莲雾
- 玫瑰茄
- 柠檬
- 水茴香藻
- 宽瓣红景天
- 稻槎菜
- 粟芽
- 梁王茶
- 海狸香
- 桑叶汁
- 铁锈
- 山辛夷
- 湿鼠曲草
- 鹅血
- 翠雀花
- 土丁桂
- 雀瓮
- 雀榕根
- 华东瘤足蕨
- 麦门冬
- 白芥子
- 黔桂醉魂藤
- 白珠树
- 通城虎
- 裂叶心翼果
- 天韭
- 滇姜三七
- 山苍子叶
- 杏花
- 天文草
- 牛心果
- 红牛皮菜
- 檵花叶
- 豪猪肉
- 榕树
- 骨把
- 林背子
- 乌蛇胆
- 红葱
- 狸尾草
- 虫牙药
- 苏木蓝
- 沙地柏
- 虎牙
- 铁破锣
- 柏子仁
- 大树跌打
- 润鳞鳞毛蕨
- 盐肤木根皮
- 雪山甘草
- 蒲蒻
- 草木王
- 血满草
- 苦艾
- 卵叶贝母兰
- 黑蒴
- 黄稔根
- 仙人掌
- 女金芦
- 云南美登木
- 问荆
- 大黄
- 翅茎蜂斗草
- 刀口药
- 太阳针
- 塔黄
- 红旱莲
- 山绿茶
- 土人参
- 龙齿
- 刺针草
- 蝇子草
- 楮皮间白汁
- 川桂
- 衣鱼
- 麒麟尾
- 葱白
- 肺形草
- 火炭母草
- 三叶委陵菜根
- 天蓬子根
- 铜锤草根
- 壁钱
- 獭肝
- 骆驼蹄瓣
- 岩指甲花
- 岩胡椒
- 水百合
- 猪肝
- 山桃树皮
- 叶天天花
- 一枝黄花
- 苦楝寄生
- 岩梭花
- 赤雹
- 叶上果根
- 岩豆
- 红花点地梅
- 小花清风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