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兰
《中华本草》:蒙古马兰
拼音注音
Měnɡ Gǔ Mǎ Lán
别名
北方马兰、羽叶马兰
英文名
Mongolian Kalimeris,all-grass of Mongolian Kalimeris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全草在四川作刘寄奴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蒙古马兰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limeris mongolica (Franch.) Ei-ta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蒙古马兰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茎上部分枝,被向上的糙伏毛。叶互生;中部和下部叶倒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5-9cm,宽2-4cm,羽状中裂,裂片条状长圆形,先端钝,全缘,两面疏被短硬毛或近无毛;上部分枝上的叶条状披针形,长1-2cm。头状花序单生于长短不等的分枝顶端,直径2.5-3.5cm;总苞半球形,径1-1.5cm;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无毛,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7mm,宽3-4mm,先端钝,有白色或带紫红色的膜质遂缘;舌状花淡蓝紫色、淡蓝色或白色,管部长2mm,舌片长2.2cm,宽3.5mm;和状花黄色,长约5mm。瘦果倒卵形,长约3.5mm,宽约2.5mm,黄褐色,有黄绿色边肋,扁或有时呈三棱形,疏生细短毛;冠毛淡红色,不等长,舌状花瘦果冠毛长约0.5mm,管状花冠毛长1-1.5mm。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山坡、灌丛、田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西北部。
性味
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水肿;疮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及根: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功能。用于感冒、咳嗽、咽喉痛、痈疖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九节菖蒲
- 酸枣树皮
- 裂叶堇菜
- 麻妹条叶
- 老虎俐
- 峨眉石凤丹
- 鹰骨
- 大蒜
- 小接骨丹
- 一枝黄花
- 苦参
- 香木菌桂
- 矮茎冷水花
- 亮叶桦皮
- 狗牙根
- 麋骨
- 翡翠
- 驱风通
- 拳参
- 旱芹
- 阳桃
- 百灵草
- 麋角
- 豌豆
- 紫竹根
- 葫芦七
- 鲩鱼
- 鳝鱼
- 麻鱼骨
- 石鳖
- 虎睛
- 西瓜黑霜
- 檰芽
- 蘽根
- 麻楝
- 牛至
- 柳叶
- 小杉藻
- 破布叶
- 蛇莓
- 牛肝
- 麝肉
- 广石豆兰
- 牛齿
- 鲇鱼
- 毛茄
- 猴枣
- 婆婆纳
- 红管药
- 竹蠹虫蛀末
- 鹅腿骨
- 海决明
- 红花寄生
- 水榆
- 蟛蜞
- 黄花倒水莲
- 水苋菜
- 蜡瓣花根
- 枇杷芋
- 千针万线草
- 野京豆
- 泉水
- 花姬蛙
- 软蒺藜
- 茄花
- 鼠李皮
- 黍茎
- 紫金皮
- 山柳
- 五角枫根
- 水冬瓜
- 马雹儿
- 牛藤
- 破牛膝
- 飘带草
- 木姜子
- 实葫芦
- 假蒟叶
- 长管假茉莉
- 景天三七根
- 花叶子
- 马蔺子
- 明胶
- 虎皮草
- 多花八角莲
- 麻雀脑
- 马刀
- 桉油
- 华南铁角蕨
- 红鸡踢香根
- 马耳草
- 蛇附子
- 落地小金钱
- 大苞叶千斤拔
- 蒲黄
- 地梅子
- 鹅掌金星草
- 石碱
- 白鹤灵芝
- 千屈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