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母
《中华本草》:麻母
拼音注音
Má Mǔ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采收和储藏: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花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圆锥形,黄棕色,长5-10cm。茎绿色或略带紫色,有细槽纹,光滑无毛,仅上部有粗短硬毛。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2-4对;叶柄长3-5cm,基部膨大成宽管状叶鞘,两面无毛;茎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叶片轮廓阔卵形,长5-8cm,宽5-7cm;顶生叶简化成囊状叶鞘,先端有3深裂的叶片;末回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厚膜质,长1.5-4cm,宽1-2cm,先端钝,有白色膜质小尖头,基部近截形,边缘锯齿钝圆,有缘毛。覆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6-10cm;伞辐9-19;无总苞片;小总苞片6-10,披针形;小伞花序密集或近球形,有花18-40;无萼齿;花瓣白色、黄白色、少为紫红色,长卵形,顶端渐尖、稍反曲;花柱基扁平,紫黑色,花柱短而叉开。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圆形,长5-6.5cm,宽3.5-5cm,背棱线状,隆起,侧棱翅状,先端有宿存的紫褐色扁平花柱基;背棱棱槽内有油管1,极少为2,侧棱棱槽内有油管2,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山谷及山坡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
性味
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润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瘀血疼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麻柳叶
- 益智
- 盐匏藤
- 瓜子金
- 葛藟叶
- 狗骨
- 黑面防己
- 黑骨头
- 燕麦草
- 青羊胆
- 硬骨凌霄
- 黑心姜
- 黑皮跌打
- 蝈蝈
- 黑种草
- 麻叶荨麻
- 黑石珠
- 马绊草
- 藤商陆
- 黑壳楠
- 青蒿囊虫
- 水苎麻
- 瓜螺
- 水茄冬子
- 水狗子
- 狗爪樟
- 玉柏
- 水翁皮
- 黑芝麻
- 罂粟壳
- 麻秸
- 水红木花
- 葛藟
- 马鬐膏
- 黑皮青木香
- 玉米
- 盐肤木皮
- 黑面叶根
- 黄鹌菜
- 青鳞鱼
- 葛花
- 黑老虎
- 青箭杆草
- 燕窝
- 玉蜀黍
- 鸜雉
- 黑葡萄液汁
- 黄零陵香
- 雀头血
- 马铃薯
- 盐胆水
- 牙刷草
- 青胡桃果
- 马鹊树
- 狗爪豆
- 葛蔓
- 玉山芎穷
- 钱针万线草
- 青荚叶茎髓
- 雀瓮
- 三七草
- 马鞭石斛
- 牙新渊
- 益智仁
- 水胡满根
- 麦撇花藤
- 黑牵牛
- 麻疯树
- 青羊肝
- 麦麸草根
- 黑点草
- 紫云英
- 羊吊钟
- 水朝阳草
- 玉蝉花
- 燕麦灵
- 黑及草
- 水榆
- 青丝龙
- 三加花
- 黑鸫
- 甘蕉根
- 青蒿露
- 雀
- 水接骨丹
- 疳积草
- 狗母鱼
- 轻粉
- 鮸鱼
- 青棉花藤
- 盐麸子
- 水曲柳
- 甘青雪莲花
- 马蹄蕨
- 水杨柳
- 马蔺根
- 蛤蜊肉
- 麋骨
- 青麸杨根
- 黑骨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