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母
《中华本草》:麻母
拼音注音
Má Mǔ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niyida Wolff[A. ching-haiensis Shan xe K. T. Fu]采收和储藏: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花叶及杂质,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90cm。根圆锥形,黄棕色,长5-10cm。茎绿色或略带紫色,有细槽纹,光滑无毛,仅上部有粗短硬毛。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2-4对;叶柄长3-5cm,基部膨大成宽管状叶鞘,两面无毛;茎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叶片轮廓阔卵形,长5-8cm,宽5-7cm;顶生叶简化成囊状叶鞘,先端有3深裂的叶片;末回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厚膜质,长1.5-4cm,宽1-2cm,先端钝,有白色膜质小尖头,基部近截形,边缘锯齿钝圆,有缘毛。覆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6-10cm;伞辐9-19;无总苞片;小总苞片6-10,披针形;小伞花序密集或近球形,有花18-40;无萼齿;花瓣白色、黄白色、少为紫红色,长卵形,顶端渐尖、稍反曲;花柱基扁平,紫黑色,花柱短而叉开。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圆形,长5-6.5cm,宽3.5-5cm,背棱线状,隆起,侧棱翅状,先端有宿存的紫褐色扁平花柱基;背棱棱槽内有油管1,极少为2,侧棱棱槽内有油管2,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山谷及山坡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
性味
味甘;辛;性温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润肠。主血虚证;月经不调;瘀血疼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瓜
- 草果药
- 大黑药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红萆薢
- 豆豉草
- 风藤草
- 渐尖毛蕨
- 白金古榄
- 黄明胶
- 滇南美登木
- 厚皮树皮
- 大叶千里光
- 水冬瓜花
- 棘胸蛙
- 海尼豆瓣绿
- 土沙参
- 狭头橐吾
- 大独脚金
- 毛八角莲
- 灵芝草
- 伞莎草
- 旱荷叶
- 蒲桃壳
- 红粉
- 苦豆根
- 显脉香茶菜
- 牛舌头
- 首乌藤
- 向日葵花
- 瓦草
- 金刚刺
- 老虎泡
- 青叶丹
- 丁榔皮
- 苦荞头
- 高山柏
- 黎豆
- 山狸子骨
- 黄金凤
- 石南
- 苦茄
- 枇杷芋
- 狭叶露珠草
- 东北埃蕾
- 红藤蓼
- 竹蜂
- 蓖麻油
- 栝楼子
- 润鳞鳞毛蕨
- 天目琼花
- 工布乌头
- 栗柄金粉蕨
- 竹兰草
- 石南藤
- 毛女贞
- 小雪人参
- 鹿耳翎
- 绿百合
- 云南希草
- 水绵
- 万年青
- 野辣烟
- 窿缘桉叶
- 南瓜须
- 象骨
- 黄木耳
- 杠木
- 红紫珠
- 裂果卫矛
- 枸骨树皮
- 猪蹄
- 大膜盖蕨
- 独叶一枝枪
- 蒴藋
- 小叶鼠李
- 节节草
- 白苏子油
- 兖州卷柏
- 灯台树
- 棕榈花
- 岩豆
- 梓树
- 毛花点草
- 一枝蒿
- 蚬肉海棠
- 斑竹根
- 水蔗草
- 黄花蒿
- 双飞蝴蝶
- 红茎黄芩
- 黄寿丹
- 窄叶鼠李
- 大驳骨丹
- 白勒
- 山胡椒
- 珍珠
- 沙拐枣
- 红豆蔻
- 通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