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挂骨草
《中华本草》:鸡挂骨草
拼音注音
Jī Guà Gǔ Cǎo
别名
鸡排骨草,野靛
英文名
Herb of Glabrous Pogostemon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stemon glaber Bent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草本植物,高0.5-2m。茎直立,四棱形,幼时被柔毛,后变无毛。叶对生;叶柄长3-7cm,被疏柔毛;叶片卵圆形,长6-13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重锯齿,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多花,组成连续或稍间断的假穗状花序,顶生或腑生,长3-20cm;小苞片卵圆形,长约为1.5mm,略被毛;花萼卵状筒形,长约3mm,外面柔毛,萼齿5,三角形,等长,约为萼筒1/3长;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长约5mm,上唇3裂,外面被短毛,下唇全缘,无毛;雄蕊4,外伸,伸出部分与花冠头2深裂;花盘杯状。小坚果圆形,稍压扁状。花期11-翌扯3月,果期12-翌年3、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700m的山坡、路旁、荒地、山谷或林中等阴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醅、南部及东南部。
药理作用
本品1%-2%节馏油滴鼻给药,对小鼠感染流感病毒FM1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而0.5%时保护效果较差,0.2%以下时小鼠无保护作用,口服和皮下注射给药无效。以本植物油为上制成的药膏,对人群预防感冒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止血;化湿和中。主肺结核;咳血;吐血;急性胃肠炎;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鸡挂骨草
拼音注音
Jī Guà Gǔ Cǎo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
直立草本,基部木质化。茎方形,绿色或淡红色,节膨大。叶对生;有柄;卵圆形,边缘有锯齿,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浅心形。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轮多数,密集,花白色;萼齿5;花冠2唇形,4裂;雄蕊4,突出,花丝有毛;雌蕊1,花柱2裂。小坚果,椭圆形,腹面有棱平滑,长约1.5~2毫米,棕黄色。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荒地或山坡林下潮湿处。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肺结核咳血,吐血,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藕节
- 饺剪藤
- 鸡爪参
- 黄山五叶参
- 鸡骨常山
- 鸡骨香
- 鸡(土从)
- 鸡排骨草
- 鸡翎草
- 鸡蛋参
- 毛蕨根
- 大田基黄
- 乌当归
- 葫芦
- 厚朴
- 景天三七根
- 嫁(虫戚)
- 家兔骨
- 金刚散
- 金橘露
- 景天三七
- 景天花
- 棘刺花
- 棘叶
- 金礞石
- 橘红珠
- 九子连环草
- 九龙藤叶
- 假友水龙骨
- 韭叶芸香草
- 见血封喉
- 吉林乌头
- 酒饼叶
- 苍耳
- 金瓜
- 九里根
- 锦线镖
- 剑花
- 吉笼草
- 金橘叶
- 金橘核
- 橘叶
- 九头青
- 九牛薯
- 九牛造茎叶
- 九龙根
- 京大戟
- 假苦瓜
- 蕨麻
- 角盘兰
- 豇豆叶
- 酒
- 姜炭
- 寄马桩
- 椒蒿
- 金盏草根
- 九龙吐珠
- 酒糟
- 金丝草
- 金樱叶
- 金瓜核
- 金甲豆
- 橘叶巴戟
- 金盏银盘
- 橘白
- 金老梅叶
- 假地豆
- 假蒟叶
- 叫姑姑
- 角花翠雀
- 豇豆
- 酒药花
- 戟形石韦
- 井口边草
- 剪秋罗
- 金榭榴
- 金环蛇
- 橘
- 金盏菊
- 橘络
- 金精石
- 檵花根
- 九牯牛
- 九香虫
- 假稻
- 假芫茜
- 韭菜子
- 家麻树
- 尖连蕊茶根
- 金刚藤
- 金边莲
- 九莲灯
- 金银花
- 寄生藤
- 金乌贼(海螵蛸)
- 急性子
- 金线鱼
- 九头妖
- 九头草
- 九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