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草
《中华本草》:蟒蛇草
拼音注音
Mǎnɡ Shé Cǎo
别名
南山生母、无茎苣苔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蟒蛇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oea subcaulis Hand.-Mazz. [Chirita subcaulis (Hand.- Mazz.) Burt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蟒蛇草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5-20cm。茎通常不分枝,肉质,上部被疏或密的柔毛,具2-5节。叶对生;叶柄长0.85-3cm,被柔毛;叶片近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9cm,宽2-5cm,先端微钝,基部宽楔形或圆截形,边缘全缘,两面密被或疏被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近顶生,具1-3花;花序梗长1.5-5cm,被疏或密的柔毛;苞片圆卵形,直径1-1.5cm,先端具短尖头,外面被疏毛;花萼长不及10mm,5裂达基部,裂片条状披针形,无毛;花冠粉红色,具紫斑,长2-4cm,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基部上方2-5mm处有一毛环,上唇2浅裂,下唇3裂,裂片均近圆表;能育雄蕊2,花药先端相连,退化雄蕊2,狭线形,先端小头状;雌蕊长2-2.5cm;子房线形,无毛,柱头钝形。蒴果长圆形,上部渐尖,长的2.5cm。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600m的山谷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广西和贵州。
性味
味辛;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散风热;止痒。主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只眼
- 鱼鳞菜
- 白花草
- 赤芍药
- 全缘榕
- 光头前胡
- 痰药
- 小铜锤
- 野鹅脚板
- 山岗荚
- 燕子尾
- 赤小豆
- 野菠菜
- 无名木皮
- 藜
- 紫玉簪根
- 黄荆叶
- 女金芦
- 苍蝇草
- 七厘丹
- 假茶辣
- 哉果
- 白花鬼针草
- 刺血红
- 三消草
- 鸱头
- 圆叶南蛇藤根
- 野葡萄藤
- 菟丝子
- 紫花鱼灯草
- 大风药叶
- 白脚威灵
- 地锦苋
- 臭菘
- 青活麻
- 甘青铁线莲
- 狼油
- 木香
- 红娘子
- 鹅掌楸
- 爬藤榕
- 鸢尾
- 犁头尖
- 黄瑞木
- 鸭脚黄边
- 岩兰花根
- 大一箭球
- 中华绣线梅
- 狗牙根
- 阴香
- 菊三七
- 黄花菜
- 鹅喉管
- 厚膜藻
- 苦木根
- 矮叶书带蕨
- 金刀菜
- 尼泊尔鸢尾子
- 香加皮
- 炮弹果
- 天王七叶
- 牛肝菌
- 三品一枝花
- 樟树果
- 沙红柳
- 宽叶杜香
- 树头菜
- 散血草
- 小叶莲
- 麻花
- 獾骨
- 排骨灵
- 水紫菀
- 牛角瓜
- 盾叶唐松草
- 地精草
- 紫金标
- 海南海金沙
- 海月
- 桦桃树
- 火秧竻叶
- 火麻仁
- 海金沙草
- 滑石
- 旱柳叶
- 狐四足
- 海月壳
- 河蚌
- 狐肉
- 河口莲座蕨
- 槐角
- 海雹菜
- 火腿
- 海茜
- 海带
- 咖啡
- 河乌
- 海红
- 海鳗头
- 海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