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蚂蚁
《*辞典》:黑蚂蚁
拼音注音
Hēi Má Yǐ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蚁科昆虫黑蚁的全虫。
原形态
黑蚁(《五行记》)
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黑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无翅。足3对,发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呈细柄状,并具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上颚、触角、足为睹褐色;头胸、足及每腹节的后缘有褐色硬毛,腹节后缘的毛较密,其余的较稀。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形大。雄蚁较雌蚁略小,均有翅,其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白色,无足;蛹白色。营群体生活,常筑巢于地下。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胃中的挥发性物质有多种脂族烃。蚁属的毒囊中含毒液,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成分是蚁酸(即甲酸);又含氨及十七种游离氨基酸。
同属动物Formica sanguinea的雌蚁及工蚁含挥发物质:正癸醇、正十一烷醇、正十二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以及金合欢烯的异构体。又F.rufa等赤蚁含异黄喋呤、核黄素、2-氨基-6-羟基喋啶、生物喋呤。
药理作用
浓蚁酸有腐蚀性,如受其侵害,可于局部加水稀释,或用鸡蛋清、牛奶,以及弱碱性物质如肥皂、镁盐等以缓解之。稀蚁酸(5~10%)可用作刺激剂,或作收敛剂以减少足汗。
性味
咸,平,有毒。
功能主治
治蛇咬伤和疔毒肿痛。
复方
①治蛇咬伤:黑蚂蚁春绒涂。
②治疔毒肿痛:黑蚂蚁、苍耳虫共春绒涂。(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地蜂子
- 薯莨
- 鱼脑石
- 茯神木
- 百草霜
- 血当归
- 紫三角
- 地沙
- 牛奶树子
- 白朱砂莲
- 老君须
- 君迁子
- 鸭脚木叶
- 大头狗
- 蔛草
- 轮叶八宝
- 阔叶石韦
- 小岩白菜
- 十八症
- 剑叶紫金牛
- 独椒
- 紫藤
- 山柳菊
- 胃友
- 红筷子冠毛
- 伤寒草
- 红毛菍
- 瓮菜癀
- 长毛柃叶
- 紫葛
- 猪肠
- 蜘蛛果茎叶
- 无患子叶
- 雨久花
- 蘘荷花
- 乔木刺桐
- 树韭菜
- 四楞蒿
- 锦葵
- 长叶竹根七
- 窄叶飘带草
- 装饰卷柏
- 木本胡枝子叶
- 千只眼
- 竹节草
- 人参
- 鳝鱼
- 金星蕨
- 紫草
- 散尾葵
- 溪黄草
- 乌贼鱼腹中墨
- 菊芋
- 针叶火绒草
- 苏铁蕨
- 肉连环
- 四方草
- 黄花香
- 落葵
- 紫青藤
- 走边疆
- 牛羊草结
- 铁苋
- 假酸浆
- 响铃豆
- 对叶林
- 轮叶景天
- 苦石莲
- 米百合
- 虫蚁菜
- 香茅
- 九头青
- 檵花
- 毛蕊老鹳草
- 蜈蚣萍
- 凤丫草
- 降香
- 绿叶五味子
- 榕须
- 阔叶箬竹
- 软蒺藜
- 叶上果根
- 小驴蹄草
- 刺齿凤尾蕨
- 线叶金鸡菊
- 灰贯众
- 转心莲
- 女金丹
- 驴打滚儿草
- 紫鸭跖草
- 猩猩花
- 小黄皮
- 臭山羊
- 香樟
- 竹叶吉祥草
- 迎红杜鹃
- 红山药
- 红石耳
- 鹅不食草
- 葫芦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