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锦花
《中华本草》:换锦花
拼音注音
Huàn Jǐn Huā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引《南越笔记》云:“脱红换锦,脱绿换锦,此换绵之所以名也。叶似水仙,冬生,至更而落。独抽一茎二尺许,作十余花,花比鹿葱而大,或红或绿,叶落而花,故曰脱红、脱绿;花落而叶,故曰换锦,花与叶两不相见也。按此即石蒜一类。惟花肥多,茎粗稍异。”并附图。据以上形态描述及附图分析,所说即与石蒜科植物换锦花相符。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蒜科植物换锦花的鳞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coris sprengeri Comes ex Bak.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换锦花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形,直径约3.5cm。早春出叶,叶带状,长约30cm,宽约1cm,绿色,先端钝。花茎高约60cm;总苞片2枚,长约3.5cm,宽约1.2cm;伞形花序有花4-6朵,淡紫红色;花被裂片倒披针形,长约4.5cm,宽约1cm,先端常带蓝色,边缘不皱缩;花被简长1-1.5cm,玫瑰红或紫色;雄蕊与花被近等长,花柱略伸出于花被外。蒴果具三棱,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直径约5mm,黑色。花期8-9月。野牛于阴湿山坡或竹林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于阴湿山坡或竹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鳞茎含石蒜碱 (lycorine),石蒜伦碱( lycore-nin),雪花莲胺碱(galanthamine)等。
性味
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祛痰;利水。主痈疽肿毒;喉风;咳嗽痰喘;水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2-5g。
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沙枣花
- 水马桑枝叶
- 素馨花
- 蒴莲
- 水草乌
- 碎兰花根
- 硕苞蔷薇
- 水麻tiao
- 红叶铁线莲
- 苏铁花
- 红毛鸡
- 海桑
- 云南冻青叶
- 横经席
- 红树叶
- 穗花蛇菰
- 红粘谷
- 蒴藋赤子
- 石腊红
- 三七
- 旱金莲
- 石草鞋
- 砂漏芦根
- 石莲子
- 水团花根
- 东风橘
- 虉草
- 水梨藤
- 水鳖
- 红白二丸果
- 营实
- 河豚子
- 石楠叶
- 水皂角子
- 蛇地钱
- 水蔗草
- 水毛花
- 苏头
- 地骷髅
- 石风丹
- 烟管蓟
- 苏木蓝
- 海藻
- 海南蒟
- 棕叶狗尾草
- 壶卢秧
- 海浮石
- 玉柏
- 粟米草
- 石指甲
- 石萝藤
- 盐胆水
- 红管药
- 水胡满根
- 羊不食
- 省雀花
- 水泽兰
- 水黄
- 石蟾蜍
- 回心草
- 桦树液
- 红毒茴
- 水曲柳
- 石刷把
- 玉簪根
- 羊外肾
- 海康钩粉草
- 水麻
- 红果楠
- 羊须
- 石萝藦
- 石南叶
- 盐麸子根
- 沙棘豆
- 红椿
- 羊骨
- 药芹菜根
- 华东瘤足蕨
- 华泽兰
- 禾叶墨斛
- 石龙芮子
- 合萌根
- 莳萝苗
- 石栗子
- 水棘针
- 茵芋
- 华卫矛
- 桦菌芝
- 石龙胆
- 沙前胡子
- 羊耳菊
- 水前草
- 砂茴香子
- 水麦冬
- 红参
- 芸香
- 红杉皮
- 水朝阳
- 华山矾根
- 迎红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