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前胡
《中华本草》:旱前胡
拼音注音
Hàn Qián Hú
别名
前胡、红前胡、羽裂藁本、滇前胡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羽苞藁本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iticum daucoides (Franch,) Franch,[Trachydium daucoides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末挖根,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根细圆柱形,长达10cm,根颈密生残留的枯萎叶鞘纤维。茎细,单生,具分枝,圆柱形,具纵沟纹,无毛或被微柔毛。基生叶叶柄长8-18cm,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三至四回羽状全裂,羽片5-6对,末回裂片线形,长1-3mm,宽1-2mm,茎生叶叶柄全为鞘状。复伞形花序顶裂的窄裂片,外被短柔毛;伞辐14-23,开展,果期向外反曲;小总苞片810,二回羽状深裂;萼齿明显;花瓣内面白色,外面常呈紫色,长卵形;花柱基隆起,分生果长圆形,长6-8mm,宽3-4mm,背棱略突起,侧棱扩展成窄翅;背棱槽内油管1,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胚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4000m的山坡、草地、山地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香豆精类物质:羽苞藁本素(daucoidin)A和B,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columbianadin),异食用当归素(isoedultin),园当归素(archangelicin),香柑内酯(bergapten)和非香豆精类物质:阿魏酸(ferulic acid),镰叶芹二醇(falcarindiol),蜡酸(cerot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下气消痰;活血调经。主感冒;头痛;咳喘痰多;痞满呕逆;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叶假耧斗菜
- 紫地榆
- 高粱泡
- 白三七根
- 牡鼠粪
- 马齿
- 藜
- 宽瓣红景天
- 青兔耳风
- 花蚁虫
- 白簕枝叶
- 荷莲豆菜
- 斑竹花
- 麻秸
- 鹤草芽
- 银锁匙
- 瓦松
- 翼核果
- 翻白草
- 银箔
- 闹狗药
- 骆驼蹄瓣
- 黄泡果
- 岩檀香
- 血当归
- 胡桃叶
- 挂金灯
- 山荆子
- 金鱼藻
- 苦竹茹
- 毛蒌
- 木芙蓉花
- 小青藤香
- 巴豆霜
- 白及
- 马槟榔
- 调羹树
- 毛莸
- 土香薷
- 赤麻鸭
- 水榆
- 螺蛳
- 烟胶
- 扁青
- 大果臭椿皮
- 白毛草
- 棣棠花
- 九里根
- 蔓乌头
- 香果脂
- 虾蟆皮
- 大青盐
- 八楞麻
- 桂木干
- 绵羊血
- 苏黄耆
- 旱前胡
- 卵叶贝母兰
- 梓树
- 细叶桉叶
- 变异鳞毛蕨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青皮
- 木通根
- 赤麻
- 白檀根
- 千打锤
- 白茅针
- 洋芋
- 夹蛇龟肉
- 南瓜根
- 粟糖
- 接骨仙桃
- 白苏子油
- 崖松
- 山稔根
- 工布乌头
- 扇蕨
- 光枝勾儿茶
- 野茶辣
- 翡翠
- 山韭菜
- 双飞蝴蝶
- 胡葱
- 黄龙藤
- 空心木
- 香榧草
- 野菠菜
- 十两叶
- 剑叶耳草
- 白背枫
- 鸡眼草
- 米露
- 水蛭
- 扭筋草
- 血党
- 金雀花
- 蝗虫
- 胡颓子
- 球花马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