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参
《中华本草》:石参
拼音注音
Shí Shēn
别名
石豇豆、岩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紫花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xostigma griffithii (Wight) Clarke [Didymocapus griffithii Wigh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紫花苣苔 半灌木。茎高20-10cm,四棱形,被短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较大的叶柄长约5cm,较小的叶柄长约5mm,被短柔毛;叶片膜质,长椭圆形或狭卵形,长4-19cm,被短柔毛;叶片膜质,长椭圆形或狭卵形,长4-19cm,宽1.8-1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小钝齿或小牙齿,上面被粗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沿叶脉较密集。聚伞花序在茎上部腋生;花序梗长2-10cm,被短柔毛,有2-10花;苞片小,线状披针形;花梗长1-1.5cm;花萼5裂至基部,裂片相等,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黄色或淡黄色,长3-3.8cm,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无毛,具紫色斑纹,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2对,花药成对连着;子房长圆形,无毛,柱头2。蒴果狭长形,长6-12cm。种子小,两端各具1条长约1mm的毛状附属物。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2600m的潮湿林中树上或山坡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泻痢;肺热咳喘;跌打肿痛;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韩信草
- 海松子
- 石莲
- 猪胰
- 花血藤
- 红半边莲
- 红须须
- 葫芦巴
- 花蝴蝶根
- 禹州漏芦
- 水牛角
- 花生壳
- 蓑衣莲
- 鲩鱼胆
- 三加花
- 红娘子
- 虱草花
- 葱叶
- 玉簪花根
- 玉蜀黍根
- 黍根
- 猪肉
- 石龙刍
- 沙叶铁线莲
- 漆树根
- 猪靥
- 荷苞花根
- 硬九子连环草
- 一支箭
- 红直獐牙菜
- 槲寄生
- 钓鱼秆
- 石柑子
- 玉米油
- 玉龙鞭
- 云南山梅花
- 虎尾兰
- 冰凉花
- 藤梨根
- 水獭
- 红豆
- 水鳖蕨
- 虎咬癀
- 黄囊杓兰
- 黄毛耳草
- 水豆瓣
- 虎杖香蕈
- 黄大豆
- 黄泥菜
- 胡荽子
- 一把篾
- 黄开口
- 海柳
- 黄龙须
- 石花菜
- 三台红花
- 红毛毡
- 水冬瓜花
- 红陈艾
- 蝴蝶草根
- 棕榈花
- 泽藓
- 散血丹
- 算盘七
- 粟米泔汁
- 红头草
- 红花绿绒蒿
- 石青菜
- 石南藤
- 水田碎米荠
- 花榈木
- 猪大肠
- 肾经草
- 海石鳖
- 碎米荠
- 沙枣
- 海州骨碎补
- 云雀
- 红花锦鸡儿
- 还阳草根
- 红花点地梅
- 黄水茄
- 红大戟
- 河豚
- 省沽油根
- 蛤叶薯
- 石蝴蝶
- 棕榈叶
- 红菠菜
- 迎红杜鹃
- 旱水仙根
- 海狗肾
- 三十六荡
- 苏铁蕨
- 黄寿丹
- 神香草
- 水松
- 石榴根皮
- 黄杞
- 浙皖粗筒苣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