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根
《*辞典》:玉簪花根
拼音注音
Yù Zān Huā Gēn
出处
《品汇精要》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簪花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玉簪花"条。
化学成分
根含香豆精类、三萜成分、多糖、氨基酸。
性味
甘辛,寒,有毒。
①《品汇精要》:"味微苦,性寒,有小毒。"
②《纲目》:"甘辛,寒,有毒。"
归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止血。治痈疽,瘰疬,咽肿,吐血,骨鲠。
①《品汇精要》:"根捣汁,疗诸骨鲠。"
②《纲目》:"捣汁服,解一切毒;涂痈肿。"
③《本草再新》:"治一切疮毒,破血消肿,排脓散风。"
④《分类草药性》:"治崩症,牙痛。"
⑤《岭南采药录》:"患喉蛾,取根捣汁含漱。"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带症。"
⑦《四川中药志》:"治吐血,咽喉红肿,敷痈疽、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1~3钱。外用:捣敷。
注意
《品汇精要》:"凡服勿犯牙齿。"
复方
①治乳痈初起:玉簪花根擂酒服,以渣敷之。(《海上方》)
②治崩漏,白带:玉簪根二两,炖肉吃;或配三白草各五钱至一两,炖肉吃。(《陕西中草药》)
③下鱼骨哽:玉簪花根,山里红果根。同捣自然汁,以竹筒灌入喉中,其骨自下,不可着牙齿。(《乾坤生意》)
④刮骨取牙:玉簪根(干者)一钱,白砒三分,白硇七分,蓬砂二分,威灵仙三分,草乌头一分五厘。为末,以少许点疼处,即自落也。(《余居士选奇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伴蛇莲
- 玉蝉花
- 蜻蜓
- 天星藤
- 曲枝假蓝
- 蘡薁藤
- 台湾泡桐
- 藤仲
- 秋石
- 盐肤木根
- 白背三七
- 白钩藤
- 波棱瓜
- 波缘楤木
- 干冬菜
- 扛板归
- 燕麦灵
- 报春花
- 盐酸树
- 白郎花
- 阴香叶
- 白背三七茎叶
- 蒿枝七
- 玉蜀黍叶
- 斑鸠木
- 半夏曲
- 土中闻
- 白苞筋骨草
- 棒棒木
- 冰凉花
- 天山花楸
- 白杜鹃花
- 迎春花根
- 球花紫云英
- 宽叶紫萁苗
- 羊踯躅根
- 天王七叶
- 槭叶止血草
- 秋海棠根
- 七叶一枝花
- 硬质早熟禾
- 藤金合欢
- 野毛金莲
- 波罗蜜树液
- 白马阴茎
- 莸叶醉鱼草
- 野棉花根
- 斑点虎耳草
- 白朱砂莲
- 天目木姜叶
- 台湾磨盘草
- 硬叶吊兰
- 太白小紫菀
- 羊齿天冬
- 头顶一支花
- 天目木姜子
- 昆明堇菜
- 硬叶女娄菜
- 台湾海棠
- 扛板归根
- 白沙虫药
- 藤碎补
- 盐肤木皮
- 白首乌
- 土鳖虫
- 秃房茶子
- 田旋花
- 野鸦椿根
- 野花椒皮
- 野鸦椿花
- 檀香油
- 游草
- 野把子
- 棒棒草
- 野拔子
- 芫荽茎
- 半边莲
- 药鼠李实
- 团花龙船花
- 块茎糙苏
- 半支莲
- 台湾泡桐叶
- 羊吊钟
- 白马骨
- 一支箭
- 藤壶
- 阳起石
- 千金花
- 甜瓜
- 秘鲁香胶
- 白带草
- 越橘
- 球衣藻
- 波棱瓜子
- 白刺花
- 云南山梅花
- 漆树根
- 冰球子
- 芹花
- 白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