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梅花
《中华本草》:云南山梅花
拼音注音
Yún Nán Shān Méi Huā
别名
西南山梅花。
英文名
Delavay Mockorange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iladelphus delavayi L. Henry.
原形态
云南山梅花 落叶灌木,高2-5m。小枝带紫色,近无毛;树皮褐色,脱落。叶对生;叶柄长约9mm,被长柔毛;叶片卵形至狭卵形,长3-9cm,宽1-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锯齿,上面近无毛,下面密生长柔毛。聚伞花序总状或伞房状,长约11cm,具7-11花;花梗长5-6cm,疏被柔毛;萼筒长约3mm,疏被柔毛或白粉,裂片4,紫绿色,近卵形,长约5mm,宽约4mm,先端渐尖,边缘和两面或多或少具柔毛;花瓣白色,菱状阔椭圆形,长约1cm,宽约9cm,先端微缺;雄蕊多数,长4-6mm;子房半下位,花柱长3-5mm,仅上端2裂,或连合至近柱头处,柱头4,长1-3mm。蒴果,4瓣裂。种子小,多数。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3200m的林下、灌丛中或村边道旁。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截疟。主跌打损伤;腰肋疼痛,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皮:有活血,止痛的功能,用于疟疾,挫伤。腰胁疼痛。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刺花
- 冰球子
- 白石英
- 半边风
- 兔骨
- 冰片
- 玉蜀黍叶
- 玉蜀黍苞片
- 三匹叶
- 壁钱
- 天山花楸
- 扁果
- 白花铁线莲
- 太白三七
- 檀香油
- 野拔子
- 半夏
- 眼镜蛇
- 羊屎果
- 斑茅
- 斑茅花
- 野鸦椿根
- 棒棒草
- 昙花
- 芫荽茎
- 雁肉
- 云南冻青叶
- 楸叶
- 田旋花
- 白朱砂莲
- 秃鹫
- 迎春花根
- 烟胶
- 藤檀
- 藤麻
- 天目木姜叶
- 扁豆藤
- 天竺子
- 野兔骨
- 土人参叶
- 硬质早熟禾
- 布渣叶
- 天冬
- 斑蝥
- 白仙茅
- 漆大姑
- 藤碎补
- 玉米花
- 白石榴根
- 野棉花
- 半边山
- 半边莲
- 土鳖虫
- 白花蛇
- 七叶仔
- 獭骨
- 蝤蛑
- 藤梨根
- 藤金合欢
- 土千年健叶
- 野棉花根
- 土白蔹
- 蔷薇花
- 扁担杆
- 扁豆花
- 棒棒木
- 芋儿七
- 块茎糙苏
- 甜瓜蒂
- 秃房茶子
- 白桂木根
- 白梅花
- 团花龙船花
- 玉兰花
- 壁钱幕
- 野芋实
- 银不换
- 白乳菇
- 越橘叶
- 八仙花
- 白石花
- 土白芨
- 半边旗
- 白线蛇
- 野花椒皮
- 野茶子
- 斑叶堇菜
- 一朵云叶
- 一枝黄花
- 药鼠李实
- 甜瓜叶
- 冰凉花
- 白珠树
- 土牛党七
- 半支莲
- 硬叶女娄菜
- 斑鸠木
- 波罗蜜树液
- 藤乌
- 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