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茶
《中华本草》:蓝花茶
拼音注音
Lán Huā Chá
别名
饿死鬼、吃不饱草、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蒙古莸的嫩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pteris mongholica Bgune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蒙古莸 ,落叶小灌木,高30-150cm。常自基部分枝,枝圆柱形,嫩时紫褐色,有毛,老时毛渐脱落。单叶对生;叶柄短,长约3mm;叶片厚纸质,线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长0.8-4cm,宽2-7mm,全缘,稀具疏齿,表面深绿色,稍被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聚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长约3mm,深5裂,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1.5mm,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花冠蓝紫色,长约1cm,外面被短毛,5裂,下唇中裂片较长大,边缘流苏状,花冠管长约5mm,管内喉部有细长柔毛;雄蕊4,近等长,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长圆形,无毛。蒴果椭圆状球形,无毛,果瓣具翅。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500m的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甘肃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稍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4mm,表面紫褐色,有细纵纹及灰绿色叶痕。叶多脱落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4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淡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短绒毛;叶柄长约3mm,可见腋生聚伞花序,花皱缩成团,暗紫色。叶、花揉搓后有香气,味稍苦。
化学成分
蓝花茶含有次内酰亚胺-7-葡萄糖甙(hypo-lactin-7-glucoside), 38种萜烯碳氢化合物(terpene hydrocar-bons)。
性味
辛;甘;温
功能主治
理气消食;利水消肿。主饮食不消;脘腹胀满;浮肿;小便不利;风湿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琥珀
- 金合欢
- 银朱
- 罗盖叶
- 黄花参
- 小大黄
- 鹿蹄根
- 山李子
- 唐古特青兰
- 长果荜茇
- 千斤拔
- 地黄花
- 蚕蜕
- 麦饭石
- 金橘叶
- 大伸筋
- 柳叶斑鸠菊
- 雷丸
- 阿尔泰瑞香
- 鳗鲡鱼
- 屈头鸡根
- 醉针茅
- 牛角(角思)
- 云锦杜鹃
- 毛冬瓜根
- 湖瓜草
- 红楤木
- 南瓜叶
- 支柱蓼
- 万年青叶
- 狼麻
- 白透骨消
- 蕨
- 甜瓜茎
- 狗骨
- 漏斗菜
- 柞蚕蛹
- 杜茎山
- 合掌消
- 狗头骨
- 风轮菜
- 对叉疔药
- 六道木
- 刺藦苓草
- 玉簪
- 五爪龙
- 牡荆子
- 马刀
- 柄马勃
- 张公鱼
- 红酸杆
- 桂木
- 油柑木皮
- 荔枝叶
- 宜昌楼梯草
- 三消草
- 山土瓜
- 栾犀
- 冰球子
- 雷公藤
- 芭蕉根
- 空心莲子草
- 小红藤
- 囊距翠雀
- 西藏鸡爪草花
- 绣线菊
- 美商陆
- 牛伴木
- 碎米荠
- 狼尾草根
- 无患子树皮
- 秃疮花
- 佛手花
- 红马蹄草
- 辣椒叶
- 佩兰
- 金樱花
- 罗锅底
- 鼠皮
- 薄荷露
- 慈姑叶
- 列当
- 柚花
- 大叶黄杨根
- 岩石羊
- 红色新月蕨
- 树地瓜
- 山楂根
- 乌鸦肉
- 母猪草
- 红石耳
- 楮头红
- 四轮香
- 簕苋菜
- 黑果
- 菱蒂
- 带叶报春花
- 过岗龙
- 木鳖子
- 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