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子
《中华本草》:臭梧桐子
拼音注音
Chòu Wú Tónɡ Zǐ
别名
凤眼子、矮桐子、岩桐子
英文名
Fruit of Harlequin Glorybower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10m。幼枝、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7cm,宽5-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侧脉3-5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长8-18cm,花序梗长3-6cm,具椭圆形叶状苞片,早落;花萼幼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径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内,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平喘。主风湿痹痛;牙痛;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
①治气喘及风湿痛:臭梧桐花(带宿萼的果实)三至五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止牙痛:臭梧桐子,捣烂,和灰面、胡椒末共煎讲,贴花腮边。(《岭南采药录》)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臭梧桐子
拼音注音
Chòu Wú Tónɡ Zǐ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
功能主治
《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平喘。"
用法用量
内脏:煎汤,3~5钱。外用:敷贴。
复方
①治气喘及风湿痛:臭梧桐花(带宿萼的果实)三至五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止牙痛:臭梧桐子,捣烂,和灰面、胡椒末共煎饼,贴在腮边。(《岭南采药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鮧鱼尾
- 红轮千里光
- 蟾蜍
- 柳叶菜花
- 百合花
- 地盘松球
- 火把花
- 红帽顶
- 棕榈皮
- 帽兰
- 龟血
- 凉伞盖珍珠
- 云南红豆蔻
- 琉璃草果实
- 红花
- 蚌花
- 粗皮蛙
- 地浆
- 土圞儿
- 血榧
- 兔脑
- 水泽兰
- 贝子
- 马瓞儿
- 黄断肠草
- 鸡树条果
- 蜈蚣兰
- 青荚叶茎髓
- 闽粤千里光
- 藏羚角
- 昆布
- 百草霜
- 老虎耳根
- 水龙胆草根
- 镜面草
- 苦檀叶
- 鸡爪花
- 云南山梅花
- 藤三七
- 南五味子
- 兔肉
- 葛上亭长
- 小花鸢尾根
- 乌蔹莓
- 紫地榆
- 冰糖草
- 阴阳枫
- 翠雀花
- 盐麸子
- 厚叶旋蒴苣苔
- 石榴花
- 莼
- 梓菌
- 积雪草
- 蝴蝶花
- 水松枝叶
- 藤五加
- 山蒟
- 银边翠
- 关白附
- 小黄构
- 鸱骨
- 九香虫
- 九倒生
- 宜梧叶
- 白残花
- 斑竹根
- 刺蓬花
- 小棕皮头
- 白茅根
- 水鳖蕨
- 红马蹄草
- 金瓜核
- 盾叶唐松草
- 芦竹箨
- 石吊兰
- 白炭
- 何首乌
- 凤仙根
- 白毛蛇
- 打箭菊
- 蓝花茶
- 马鬐膏
- 白刺花
- 防风叶
- 苦丁
- 雁肪
- 毛千屈菜
- 薄荷素油
- 毛莲蒿
- 有瓜石斛
- 小獐毛
- 碎骨红
- 大将军
- 鲎尾
- 橙皮
- 留师蜜
- 慕荷
- 山核桃皮
- 瑞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