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草
《中华本草》:镜面草
拼音注音
Jìnɡ Miàn Cǎo
别名
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出处
镜面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镜面草生云南圃中。根茎黑糙,附茎、附根发叶。叶极似莼,光滑厚脆,故有镜面之名。《云南志》录之,云,可治丹毒。此草性形,大致同虎耳草。"所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植物镜面草一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Podophyllum cavaleriei Lev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粗壮草本,高约20cm(栽培可达65cm)。全株无毛,节接很密集,上部密生宿存的鳞片状托叶,褐色。叶螺旋状排列;叶柄长3-14cm;托叶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5-13mm,宽7-10mm,先端短尾状渐尖,膜质,半透明,幼时灰白色,后渐变成深褐色;叶片盾状,肉质,宽椭圆形至亚圆形,长、宽约4-7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掌状脉8-10条,在两面较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雄花序长约22cm,花簇生于花序轴上,花序梗长达1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管4裂;雄蕊4,雌花被裂片3,不等大,长6-7mm,舟状,无退化雄蕊;子房扁椭圆状卵球形,偏斜,柱头无柄,画笔状。瘦果卵形,稍扁,歪斜,表面有紫红色细疣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湿处的峭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
性味
微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丹毒;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黄堇
- 假蒟
- 兔肉
- 猴骨
- 银耳
- 梓实
- 蛏
- 枣核
- 灰蓟
- 核桃叶
- 柞木
- 菜蓟
- 河豚
- 枳椇
- 银兰
- 台蘑
- 枳茹
- 柘木
- 野苏麻
- 哉果
- 野辣子
- 海蕴
- 野茉莉
- 海月
- 海虾
- 珊瑚
- 野蘑菇
- 野靛
- 野苜蓿
- 假稻
- 蚕豆
- 茶膏
- 海胆
- 蚕砂
- 雁肉
- 四叶葎
- 沙柳
- 海燕
- 海柏
- 海蝰
- 草蛛
- 旱柳
- 野苦梨
- 沙枣
- 茶花
- 豺皮
- 茶油
- 沙果
- 槐耳
- 四叶七
- 旱芹
- 海鳗
- 四里麻
- 蚕蜕
- 槐米
- 槐叶
- 溲疏
- 涩梨叶
- 剑麻
- 射干
- 海龟
- 参须
- 海蛇
- 枳实
- 猴枣
- 菜板
- 龙珠子
- 滑石
- 野菱
- 蟾酥
- 水麻
- 海牛
- 灰包
- 火腿
- 蟾皮
- 海螺
- 朱砂
- 葱须
- 核子木
- 灰菜
- 海柳
- 九子连环草
- 落地小金钱
- 海康钩粉草
- 小蓝花地丁
- 畲山羊奶子
- 深山不出头
- 深山黄堇
- 白花鬼针草
- 四川苦丁茶
- 草本威灵仙
- 小花鸢尾根
- 小花五味子藤
- 水边指甲花
- 小花酸藤子
- 深裂黄草乌
- 劲直酢浆草
- 小花老鼠簕果
- 山峰西番莲
- 唐古特马尿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