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草
《中华本草》:镜面草
拼音注音
Jìnɡ Miàn Cǎo
别名
翠屏草、象耳朵草、岩金花、紫常绿、镜面叶、跌打散
出处
镜面草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镜面草生云南圃中。根茎黑糙,附茎、附根发叶。叶极似莼,光滑厚脆,故有镜面之名。《云南志》录之,云,可治丹毒。此草性形,大致同虎耳草。"所述及附图,其原植物与今荨麻科植物镜面草一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镜面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eperomioides Diels[Podophyllum cavaleriei Lev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粗壮草本,高约20cm(栽培可达65cm)。全株无毛,节接很密集,上部密生宿存的鳞片状托叶,褐色。叶螺旋状排列;叶柄长3-14cm;托叶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长5-13mm,宽7-10mm,先端短尾状渐尖,膜质,半透明,幼时灰白色,后渐变成深褐色;叶片盾状,肉质,宽椭圆形至亚圆形,长、宽约4-7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掌状脉8-10条,在两面较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雄花序长约22cm,花簇生于花序轴上,花序梗长达1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被管4裂;雄蕊4,雌花被裂片3,不等大,长6-7mm,舟状,无退化雄蕊;子房扁椭圆状卵球形,偏斜,柱头无柄,画笔状。瘦果卵形,稍扁,歪斜,表面有紫红色细疣状突起。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800m的林下潮湿处的峭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北京;南京;贵州亦有栽培。
性味
微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丹毒;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薇
- 菟丝
- 普洱茶膏
- 白酒草
- 娃娃鱼
- 尾叶越橘
- 茶油
- 土大黄
- 刺榆
- 八角枫根
- 华南毛蕨
- 鸡眼草
- 荚果蕨贯众
- 七里香
- 使君子根
- 红芪
- 冬瓜藤
- 红树叶
- 鸡心七
- 将军树
- 水黄
- 水田七叶
- 金挖耳
- 白朱砂莲
- 山香圆
- 黄锁梅
- 乔木紫珠
- 喜树皮
- 赶风柴
- 蛤蜊粉
- 黄鼬
- 血当归
- 圆叶锦葵
- 万年松
- 黑大豆皮
- 高山栲
- 刷把草
- 黄花鸢尾
- 淡豆豉
- 龙血树
- 鸡屎白
- 狗脚迹
- 海桐树
- 垂柳
- 水甘草
- 冻绿叶
- 高原鸢尾子
- 黄鳝藤
- 细轴荛花
- 木槿根
- 隔山消
- 独一味
- 野甘草
- 桤木
- 女菀
- 黑风藤
- 百草霜
- 叩头虫
- 猫儿屎果
- 堇宝莲叶
- 红酸杆
- 钩石斛
- 黑皮根
- 白猪鼻孔
- 刺梨根
- 灰钉
- 甘蕉根
- 上天梯
- 大果臭椿皮
- 回阳生
- 烟管蓟
- 饱饭花果
- 郎伞木
- 土一枝蒿
- 白鸡屎藤
- 白蝶花
- 炙红芪
- 及己
- 狗牙根
- 黄藁本
- 春花木
- 高粱泡根
- 乌药子
- 狗舌草
- 甘青铁线莲
- 黑头草
- 薜荔果
- 多茎野豌豆
- 白暨豚
- 三消草
- 金石斛
- 黄花稔
- 鸡肾草
- 龙须草
- 齿缘草
- 煅石膏
- 豹子眼睛花
- 黄草乌
- 鸡蛋花
- 地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