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黄麻
《中华本草》:野黄麻
拼音注音
Yě Huánɡ Má
别名
假麻区、水丁香、假黄麻、野木槿、雨伞草、长果山油麻、山黄麻、铁茵陈、藤连皂、土巨肾、野麻、络麻、针筒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甜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chorus aestuansL.[C.acutangulus Lam.]采收和储藏:9-10月选晴天挖取全株,洗去泥土,切段,晒干。
原形态
甜麻 一年生草本,高约1m。茎红褐色,稍被淡黄色柔毛;枝细长,披散。叶互生;叶柄长0.9-1.6cm,被淡黄色长粗毛;叶片卵形或阔卵形,长4.5-6.5cm,宽3-4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有稀疏的长粗毛,边缘有锯齿,近基部一对锯齿往往延伸成尾状的小裂片;基出脉5-7条。花单独或数朵组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腋外,花序柄或花柄均极短或近于无;萼片5片,狭窄长圆形,长约5mm,上部半凹陷如舟状,先端具角,外面紫红色;花瓣5片,与萼片近等长,倒卵形,黄色;雄蕊多数,长约3mm,黄色;子房长圆柱形,被柔毛,花柱圆棒状,柱头如喙,5齿裂。蒴果长筒形,长约2.5cm,直径约5mm,具6条纵棱,其中3-4棱呈翅状突起,先端有3-4条向外延伸的角,角二叉,成熟时3-4瓣裂,果瓣有浅横隔。种子多数。花期夏季。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土壤肥沃松润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0月果实成熟采收后,晾干。待翌年3月播种,在整好的大田种植地上,直接播种。将种子拌入少许细沙或草木灰,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沟深3cm,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覆细土2cm,浇水保湿。一般7-10天出苗。[br]田间管理 苗高5cm时定苗,间出过密的弱苗,株距5-7cm留苗1株。间苗后追施稀薄人粪尿。以后至封行开花前,每月追肥及中耕除草1次,肥料以人粪尿或复合肥为主。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旷野、村旁、路边、田边。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地上部分含黄麻星甙(corchorusin)A、B、C、D。种子含黄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黄麻甙(corchoroside),还含蔗糖(sucrose),棉子糖(raffi-nose),水苏糖(stachyose)及毛蕊花糖(verbascose)。
性味
淡;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消肿解毒。主中暑发热;咽喉肿痛;痢疾;小几疳积;麻疹;跌打损伤;疮疥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水煎洗患处。
注意
孕妇禁服。《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黄麻
拼音注音
Yě Huánɡ Má
别名
甜麻、针筒草
来源
椴树科黄麻属植物假黄麻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以全草入药。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拔毒。用于中暑发热,痢疾,咽喉疼痛;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爬山豆根
- 冬菇
- 三蕊草
- 碎兰花根
- 赤麻
- 鸱鸺
- 辣蓼
- 黑骨蕨
- 钻天杨
- 米碎花根
- 肉桂叶
- 椰子油
- 褐粘褶菌
- 肥皂核
- 九翅豆蔻
- 豇豆叶
- 炮姜
- 斯里兰卡肉桂
- 椰根
- 走马胎
- 附地菜
- 红黑二丸
- 车桑子叶
- 普贤菜
- 花被单
- 白鱼
- 华南桦
- 绿珊瑚
- 鬼笔
- 高山唐松草
- 山野豌豆
- 香叶子
- 杄木
- 金荞麦
- 通天草
- 雅丽千金藤
- 金堂葶苈
- 雪里见
- 云南风车子
- 山荸荠
- 艾片
- 甘蔗
- 台湾泡桐叶
- 蔓荆子
- 苦檀子
- 人参子
- 笔仔草
- 长白假水晶兰
- 江西金钱草
- 长圆叶艾纳香
- 香胶木叶
- 青蒿根
- 角花翠雀
- 走马芹
- 山辛夷
- 尖舌苣苔
- 山大颜
- 橙耳
- 野席草根
- 橡木皮
- 白螺蛳壳
- 马刀
- 兰香草
- 观音苋
- 苦天茄
- 龙舌兰
- 寻骨风
- 路边草
- 土玉桂
- 蛾眉石凤丹
- (鱼彭)鱼鳃
- 孩儿茶
- 牛皮
- 杨梅根
- 蛇莓
- 瑞苓草
- 柠檬皮
- 栾华
- 水杨梅根
- 金丝矮陀陀
- 三棱
- 空青
- 圆叶娃儿藤
- 披散糖荠
- 华南紫萁
- 大金银花
- 肉半边莲
- 牛至
- 白松塔
- 纵条肌海葵
- 芝麻壳
- 甜瓜根
- 单面针
- 葱汁
- 锅焦
- 四方木皮
- 玉簪花
- 黄葛树
- 回回蒜果
- 化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