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蚊虫
《*辞典》:花蚊虫
拼音注音
Huā Wén Chónɡ
别名
黄蚂蚁(《全展选编·皮肤科》)。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隐翅虫科动物多毛隐翅虫的全虫。夏、秋采集,鲜用。
原形态
形如蚂蚁,全身散生褐色毛,鞘翅甚短,长方形,颜色深蓝或暗绿。触角丝状,末端为暗褐色。小腮须由三、四节组成,第四节甚短,末端成疣状,亦呈暗褐色。后头呈颈状,头及尾端之两节为黑色。前胸背板稍呈卵形,其腹面及足皆为赤褐色。多生活于田边、沟边及玉米根四周,有趋旋旋旋旋光性,夏晚常迎光而飞。
毒性
有毒。
功能主治
解毒,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癣疮。
用法用量
本品有毒,不可内服。
复方
①治神经性皮炎,癣疮:花蚁虫适量。用75%酒精浸泡三日后,取液外擦患处,每七天擦一次。(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②治神经性皮炎:黄蚂蚁适量,除去蚁头,挤出内脏浆汁涂患部,6~8天一次。黄蚂蚁浆汁涂患处4~6小时后,患部皮肤有刺激性疼痛,随后出现红、热,形成片状丘疹性皮炎;再敷硝胺软膏,2~3天结痂,瘙痒消失,4~5天脱痂,皮肤光滑柔软而痊愈。(《全展选编·皮肤科》)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万年青
- 黄槿
- 红花木莲
- 菊苣
- 青叶苎麻根
- 石枫药
- 红茎黄芩
- 勒管草
- 狼喉靥
- 南牡蒿
- 破牛膝
- 细叶野牡丹
- 地杨梅
- 昆明堵喇
- 峨眉蕨贯众
- 虎掌草叶
- 变异鳞毛蕨
- 红豆蔻
- 滴滴花
- 黄木耳
- 人面子叶
- 刺芋
- 青羊角
- 皂荚子
- 竹鼠子油
- 川楝子
- 杨梅
- 胡桃油
- 鸦跖花
- 柿寄生
- 辉葱
- 石上柏
- 母猪藤
- 野黄瓜
- 天王七果实
- 歪脖子果
- 胡桃树皮
- 牡蒿
- 茶树根
- 马蹄荷根
- 红辣蓼
- 木鳖子根
- 鸡腿堇菜
- 杯苋根
- 千金坠
- 野靛
- 木菠萝
- 宽叶返魂草
- 梅核仁
- 梅花草
- 野胡萝卜根
- 红花绿绒蒿
- 猕猴桃藤
- 土连翘
- 石蕊
- 银线草根
- 臂形草
- 火炭母草
- 牡丹皮
- 扁藤
- 台湾千金藤
- 五脉绿绒蒿花
- 黄香薷
- 铧尖草
- 苦壶卢蔓
- 蒴藋赤子
- 银粉背蕨
- 紫荆花
- 肿节风
- 紫苏苞
- 扭子菜
- 豇豆根
- 接骨木花
- 野核桃油
- 狨
- 野烟叶
- 珊瑚冬青
- 水蓼根
- 鹊
- 山茶叶
- 狗胆
- 山茱萸
- 甘蔗皮
- 变叶美登木
- 直萼黄芩
- 白石花
- 珍珠母
- 杯菊
- 柿子
- 炙甘草
- 青棉花藤根
- 鳖头
- 山荸荠
- 柠条
- 黄瓜霜
- 海州骨碎补
- 白头翁
- 紫弹树叶
- 赤瓟
- 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