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树
《中华本草》:蝴蝶树
拼音注音
Hú Dié Shù
别名
苦酸汤、蝴蝶木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Tomentose Japanese Snowbell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蝴蝶戏珠花的根或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plicatum Thunb. F. to-mentosum (Thunb.) Rehd. [V. tomentosum Thun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
蝴蝶戏珠花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m。幼枝被星状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纸质,叶宽卵形、长圆状卵形,有时带倒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突尖或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绿白色,有星状毛;侧脉8-12对,挺直而伸至齿端,其间有平行横脉。聚伞状复伞形花序,直径达4-10cm,外围有4-6朵大型的白色不孕花梗;花冠直径可达4cm,不整齐4-5裂,花稍芳香;中央可孕花直径达3mm,白色至乳白色,辐状,稍具午气;萼筒长约1.5mm,5萼齿微小;花冠淡黄色,辐状,长约3mm;雄蕊5,长约4mm,超出花冠。核果先红后为黑色,宽卵圆形或倒卵圆形,长5-6mm,直径约4mm;核扁,两端钝形,有1条上宽下窄的腹沟,背面中下部还有1条短的隆起的脊。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800m的山谷林中,各地也常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
性味
味苦;辛;酸;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祛风止痛。主疮毒;淋巴结炎;小儿疳积;风热感冒;风温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小儿疳积:苦酸汤茎三钱。煨水服。②治淋巴结炎:苦酸汤根和茎烧火,用铣刀在火上收集烟煤,将烟煤外搽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树
拼音注音
Hú Dié Shù
别名
毛荚蒾、苦酸汤、绣球
来源
忍冬科蝴蝶树Viburnum plicatum Thunb. f. tomentosum (Thunb.) Rehd.[V. tomentosum Thunb.],以根、茎入药。
生境分布
湖北、贵州、四川。
性味
辛、苦、酸,温。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主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茎3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蝴蝶树
拼音注音
Hú Dié Shù
别名
苦酸汤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蝴蝶荚蒾的根或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1米左右。嫩枝、叶柄及花序柄均有黄色星状柔毛。叶对生;叶片宽卵形、卵形,长4~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下面脉上有淡黄色星状毛;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生于枝顶,县长总梗;小花多数,外围不育花数朵;萼5裂,宿存;花瓣5,白色:雄蕊5;子房1室。核果椭圆形,成熟时蓝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山野路旁。分布华东、华中至西南等地。
性味
苦酸辛,微温。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复方
①治小儿疳积:苦酸汤茎三钱。煨水服。
②治淋巴结炎:苦酸汤根和茎烧火,用铁刀在火上收集烟煤,将烟煤外搽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凤凰衣
- 豆包菌
- 木鳖子根
- 芸香
- 红葱
- 兰花叶
- 法半夏
- 石指甲
- 笑靥花
- 砂仁花
- 骆驼蹄瓣
- 光亮密网蕨
- 鬼毛针
- 光枝勾儿茶
- 三月泡
- 鹅
- 栗毛球
- 白榄根
- 四叶草
- 甜瓜
- 林问荆
- 山香圆
- 鸭脚板草
- 金丝木通
- 鸡爪草
- 海盘车
- 粘毛黄花稔
- 雁肪
- 黑豆衣
- 地绵绵
- 狗脚迹
- 赤胫散
- 木槿根
- 牛马藤
- 九龙盘
- 衣鱼
- 铜线草
- 黄芽白菜
- 扁秆藨草
- 绣线菊子
- 红毒茴
- 狗筋蔓
- 密纹薄芝
- 山柳
- 糙叶水苎麻
- 十三年花
- 塔黄
- 银木荷皮
- 毛女贞
- 金瓜草
- 椰子浆
- 小朴松实
- 红头翁
- 淡豆豉
- 滇白芷
- 苦石莲
- 豆腐
- 香果树
- 三块瓦
- 金鸡纳
- 罗浮柿
- 扁担杆
- 脾寒草
- 草血竭
- 翠雀花
- 蓝实
- 煨姜
- 粗梗黄堇
- 苦竹沥
- 辫子草根
- 大散血
- 乌龟
- 血竭
- 狭叶当归
- 大花卫矛果
- (鱼彭)鱼鳃
- 党参
- 木麻黄种子
- 接骨木叶
- 地钱
- 虫牙药
- 山漆树
- 白炭
- 金雀儿
- 波棱瓜
- 墨汁鬼伞
- 壁虎
- 石楠
- 栝楼皮
- 棣棠花
- 米碎花根
- 露蕊乌头
- 红花菜
- 苦天茄
- 乌骚风
- 锈毛旋蒴苣苔
- 飘拂草
- 青蛇藤
- 透明草
- 淡味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