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
《中华本草》:茭白
拼音注音
Jiāo Bái
别名
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
英文名
Wildrice stem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纲目拾遗》:菰菜,生江东池泽。菰葑上如菌葑,是菰根岁久浮上水者。菰首,生菰蒋草心,至秋如小儿臂,故云菰首。更有一种小者,擘肉如墨,名乌郁,人亦食之。2.《蜀本草》:《图经》云,菰,生水中。叶似蔗获,久,根盘厚,夏月生菌,细,堪啖,名菰菜,三年以上,心中生台如藕,白软,中有黑脉,堪啖,名菰首也。3.《日华子本草》:菰叶,利五脏。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秆被菰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ex Trin.) Hand.- Maz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菰,多年生草本,常有根茎。秆直立,高90-180cm。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有横脉纹;叶舌膜质,略成三角形,长达15mm;叶片扁平而宽广,表面粗糙,背面较光滑,长30-100cm,宽10-20mm。圆锥花序大型,长30-60cm,分枝多簇生,开花时上举,结果时开展;雄小穗长0-15mm两侧多少压扁,常带紫色,常着生于花序下部开展或上繁荣昌盛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上,惟其柄较细弱;颖退化不见;外稃先端渐尖或有短尖头,并有5脉,厚纸质;花药6-9mm;雌小穗长15-25mm,外稃有芒长15-30mm,内稃与外稃同质,常均有3脉,为外稃所紧抱;雄花中有6枚发育雄蕊。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果期秋季。
栽培
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温暖、寒冷的气候均能生长。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活的水田栽种。[br]栽培技术,繁殖方法:用分株繁殖。春季,将老株挖起,分成数丛,每丛有苗2-3株,按行株距50cm×40cm栽种。[br]田间管理,栽徨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肥1-2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湖沼水塘内的栽培作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汗不下;疮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注意
脾虚泄泻者慎服。
复方
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各家论述
1. 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皶面赤,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2.《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茭白
拼音注音
Jiāo Bái
别名
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菰手、茭笋(《本草图经》),茭粑(《纲目》),茭瓜、茭耳菜(《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原形态
菰(《别录》)又名:蒋草(《说文》),菰蒋草、茭草(陶弘景)。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90~180厘米,基部节上具不定根。叶鞘肥厚,长于节间,基部者常具横脉纹;叶舌膜质,略呈三角形,长达15毫米;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30~100厘米,宽10~30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圆锥花序长30~60厘米,分枝多数簇生,上升或基部者开展;雄性小穗通常生于花序下部,具短柄,常呈紫色,长10~15毫米,外稃具5脉,顶端渐尖或具短芒,内稃具3脉,雄蕊6,花药长6~9毫米;雌性小穗多位于花序上部,长15~25毫米,外稃具5条粗糙的脉,芒长15~30毫米,内稃具3脉。颖果圆柱形,长约10毫米。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长于湖沼水内。分布我国南北各地。
性味
①孟诜:"寒。"
②《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
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①孟诜:"利五脏邪气,酒皱面亦,白癞,疬疡,目赤,热毒风气,卒心痛,可盐、醋煮食之。"
②《本草拾遗》:"去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解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注意
①孟诜:"滑中,不可多食。"性滑,发冷气,令人下焦寒,伤阳道;禁蜜食,发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
②《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泻者勿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精滑便泻者勿食。"
复方
①催乳:茭白五钱至一两,通草三钱。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②治小儿风疮久不瘥:烧菰蒋节,末以敷上。(《子母秘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灰钉
- 石蔓藤
- 卷心菜
- 锥螺壳
- 海芙蓉
- 金边兔耳
- 鬼羽箭
- 茶条槭
- 蜂糖罐
- 鸭屎树
- 穿鱼藤
- 枸橘刺
- 吉笼草
- 樟树子
- 红毛走马胎
- 鬼毛针
- 粤万年青
- 翅果藤
- 排钱草
- 藤杜仲
- 粗皮蛙
- 缠竹黄
- 薄荷露
- 红马蹄草
- 毒鱼藤
- 血当归
- 姬蕨
- 红直獐牙菜
- 胡桃仁
- 黄背草果
- 刺楸
- 丁香露
- 桂花跌打
- 石决明
- 见血住
- 水龙胆草
- 白千层
- 多穗石柯根
- 大一面锣
- 慕荷
- 含羞草根
- 黑珠芽薯蓣
- 马先蒿
- 扁竹根
- 苏铁根
- 白梅花
- 台湾牛奶菜
- 三叶莲
- 黑腺珍珠菜
- 黄果茄
- 木荷
- 臭威灵
- 霞天曲
- 丝棉木
- 草果
- 鹳肉
- 庵 (艹闾)
- 亚香棒虫草
- 岩莴苣
- 园金柑
- 晚香玉
- 五脉山黧豆
- 蓝花葱
- 红叶树子
- 杏仁
- 峨眉紫金牛
- 大叶紫珠
- 地莓子
- 鹰爪花根
- 葱白
- 石豇豆
- 荠宁
- 梧桐
- 台湾泡桐叶
- 岩豆藤根
- 龙胆
- 生瓜
- 雪胆
- 小果蔷薇
- 爵床
- 李根
- 大鱼鳅串
- 金凤毛
- 白兰花
- 红绿草
- 金耳环
- 茭白
- 黑老虎
- 荠菜子
- 赤杨
- 蒟蒻
- 粳米泔
- 旱田草
- 雀头血
- 兴安薄荷
- 三花枪刀药
- 小朴松实
- 仰天钟根
- 玉簪花
- 红轮千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