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玫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玫
拼音注音
Cì Méi
别名
刺玫果、红根
来源
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以花、果和根入药。夏季采花,阴干;果期采果,春秋采根。
性味
花:甘、微苦,温。
果:酸,温。
根:苦、涩,平。
功能主治
花:止血,和血,解郁调经。用于吐血,血崩,肋间神经痛,痛经,月经不调。
果:健脾胃,助消化。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腹胀满,小儿食积。
根:止咳祛痰,止痢,止血。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宫出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花1~2钱;果、根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草乌
- 山萩
- 毛叶黄杞
- 东方乌毛蕨叶
- 半截叶
- 白石英
- 榆皮涎
- 铁栏杆
- 斑地锦
- 琴叶榕
- 野葡萄藤
- 当归
- 石楠
- 宜梧
- 山海螺
- 山狸子骨
- 绣球防风
- 短茎独活
- 金刚一棵蒿
- 七角枫
- 单花鸢尾子
- 白花油麻藤
- 水葫芦根
- 戴星草
- 芜荑
- 万寿菊
- 香石藤叶
- 黄唇鱼鳃
- 红芪
- 茨菇草
- 鸱头
- 岩石羊
- 粘毛鼠尾草
- 波棱瓜子
- 金牛七
- 胡椒
- 藏青杠
- 甲鱼头
- 苦丁茶
- 茉莉花露
- 木槿叶
- 小天蒜
- 喜树皮
- 贵州獐牙菜
- 海芙蓉
- 裂叶崖角藤
- 绿包藤
- 秀丽槭
- 松叶
- 蟅虫
- 油头草
- 肾蕨
- 柏根白皮
- 黄花远志
- 虎咬癀
- 小毛蓼
- 粉菝葜
- 冻绿叶
- 小叶买麻藤
- 小洋紫苏
- 海带根
- 兔耳草
- 山桂皮
- 铜罗汉
- 橘根
- 鸭皂树根
- 芜菁
- 大独叶草
- 滑背草鞋
- 相思子
- 鸬鹚骨
- 千打锤
- 瓦楞子
- 核桃叶
- 花鱼
- 白兰花叶
- 丽江青木香
- 毛五加皮
- 野罂粟壳
- 乌榄核
- 小三棵针
- 马尿花
- 药茴香
- 小果野葡萄
- 白云瓜叶
- 中华赛爵床
- 小草寇
- 石蜐
- 大发表
- 山五味子
- 滇高良姜
- 露兜竻花
- 鸡嗉子叶
- 雪猪骨
- 笔筒草
- 双参
- 线叶蚤缀根
- 土附
- 竹节海棠
- 猪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