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莓
拼音注音
Shān Méi
别名
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广东]、刺葫芦、吊杆泡、薅秧泡、黄莓、大麦泡、猪母泡、高脚泡
来源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以根和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自春至秋可采叶,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
落叶小灌木,高1~2米。茎直立,具基出枝条;小枝红棕色,仅幼时被有柔毛,老则脱落,散生稍弯皮刺。单叶互生,具长柄,有时较叶片长,与中脉均有小钩刺;托叶贴生叶柄上;叶片卵形,长3~9厘米,宽2~5毫米,不裂或3浅裂,有不整齐重锯齿,先端尖,基部浅心形或平截,基脉3条,两面被毛。春季小枝上开花,1或数朵聚生于叶的对面;花梗长不及1厘米,疏被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端尖,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冠白色,直径约3厘米;花瓣5,长椭圆形,端尖;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生于一隆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径约1.2厘米,鲜红色。
生境分布
生于阳坡草地、溪边、灌丛以及村落附近。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和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
根含酚性成分及皂甙。
性味
根:苦、涩,平;叶:苦,凉。
功能主治
根:活血,止血,祛风利湿。用于吐血,便血,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叶:消肿解毒。外用治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岗梅叶
- 扶桑花
- 发痧藤
- 灵猫骨
- 李树胶
- 狼把草
- 棱子芹
- 凤尾七
- 半枫荷根
- 地肤子
- 斑竹花
- 波缘假瘤蕨
- 分筋草
- 华卫矛
- 回心草
- 刺人参
- 山辛夷
- 瓜子莲
- 搜山虎
- 山葡萄
- 栎叶槲蕨
- 拐枣七
- 山鸡蛋
- 甘草头
- 瓜子藤
- 浮小麦
- 狗尾草
- 扶桑根
- 狗仔花
- 狼杷草
- 刺针草
- 狗舌草
- 散血丹
- 甘遂
- 橄榄仁
- 刺沙蓬
- 寒莓根
- 椋子木
- 沉香
- 刺楸茎
- 山苦草
- 山麻雀
- 乌梢蛇
- 六棱菊
- 橙子核
- 福寿草
- 山马兰
- 山莴笋
- 橙子皮
- 华罂粟
- 瓦楞子
- 刺芫荽
- 合萌根
- 华南桦
- 阳桃花
- 白背杨
- 白芷叶
- 拔毒散
- 六轴子
- 类梧桐
- 刺海松
- 廉姜
- 喉痧药
- 刺桐花
- 常山
- 回回豆
- 山苦菜
- 广西莲座蕨
- 吕宋果
- 伏龙肝
- 竻苋菜
- 梨果榕
- 干岩矸
- 糕菜
- 刺柄莲座蕨
- 榔榆茎叶
- 华紫报春花
- 柳兰叶风毛菊
- 乌木屑
- 乌桕叶
- 帘子藤
- 山茶根
- 山莲藕
- 扶芳藤
- 干饧糟
- 川牛膝
- 扁担蒿
- 华山矾
- 匙叶五加
- 挂金灯
- 枸骨树皮
- 山茶花
- 凤尾参
- 抽筋草
- 朝天子
- 甘菊花露
- 棱萼母草
- 冰草
- 野菱
- 银锁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