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八角
《中华本草》:水八角
拼音注音
Shuǐ Bā Jiǎo
别名
花鸡公、一口血、枫香细辛、蜈蚣七、血蜈蚣、虎爪、水黄连、水蜈蚣、风吹不动、酸猴儿。
英文名
Rhizoma Begoniae Pedatifidce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叶秋海棠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pedatifida Levl.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除去茎叶、根须及泥沙,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35-40cm。无茎,根状茎粗而横走。通常有1-2叶;叶柄超过叶片长近2倍,疏被褐色长柔毛;叶片近圆形,长宽各12-15cm掌状深裂达基部不远处,基部心形,近对称;裂片5-6,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两侧1片较短,中部的最长,再分裂,边缘有疏锯齿。2歧聚伞花序有5-6花,总花梗从根茎生出,长25-34cm,无毛;花淡红色,直径3-4cm,雄花花被片4,2大2小;雌花花被片5,4大1小,宽卵状李鹏圆形;子房2室。蒴果有3翅,其中有一翅特中辊大,长圆形,长宽约1.2cm。果期9-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培温暖、潮湿、凉爽的环境。怕烈日直射,耐湿,忌干旱。以含腐殖质丰富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饱满的种子,晒干后即播种。种子与草木灰或细土拌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细土0.5cm,盖草,浇水保湿。出苗揭去盖草,待苗高10cm左右,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每穴栽2-3株,紧压,浇足定根水。[br]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有时中耕除草,每年春夏间和秋冬间各追施草木灰、厩肥或堆肥1次,种植地要经常保持半荫蔽和潮湿的生长环境。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的阴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粗而横走,呈不规则长块状,长2-6cm,直径0.5-1cm。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密生须根,并有鳞片及芽。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显浅黄色,略带褐色。气微,味酸。
性味
味酸;性凉
功能主治
活血目血;利湿消肿;止痛;解毒。主吐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水肿;胃痛;风温痹痛;跌打损伤;疮痈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6-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黄肿。2.《四川中药志》:能散血止血。治肾病黄肿、蛇咬伤及妇女火疳、热疳。3.《江西草药》:祛风活血,利水消肿。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水八角
拼音注音
Shuǐ Bā Jiǎo
别名
花鸡公、一口血、枫香细辛(《四川中药志》),裂叶秋海棠、虎爪龙、水黄连、水蜈蚣、风吹不动(《江西草药》)。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叶秋海棠的根茎。9~10月采挖。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30厘米。具红色、肥大多节的根茎,附有纤维状根。叶根出,通常2片;叶片近圆形,基部心形,掌状深裂,裂片5~7,具深缺刻,上下面都具稀疏短刺毛,先端长渐尖,边缘具有粗细不等的锯齿,全长13~15厘米,宽16~18厘米;叶柄长12~20厘米,被疏短毛;托叶膜质,卵圆形,先端钝尖。花红色,5~6朵,呈2歧聚伞花序,雌雄同株,花轴长18~20厘米,光滑无毛,花梗长1.5~2.5厘米;雄花常先开,花被4,内外各2片,雄蕊多数;雌花花被5,花柱两分叉,柱头肥厚多皱曲,有毛,长3~4厘米,子房光滑,具3翅,大小不等,最大翅呈三角形,小翅狭长,2室。蒴果,胞背裂开,种子多数。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长于低山区的阴湿斜坡上、沟边或峡谷中。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
酸,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甘,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无毒。"
③《江西草药》:"性寒,味酸。"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利水,解毒。治风湿关节疼痛,水肿,尿血,跌打,蛇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黄肿。"
②《四川中药志》:"能散血止血。治肾病黄肿、蛇咬伤及妇女火疳、热疳。"
③《江西草药》:"祛风活血,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炖肉吃。
复方
①治急性关节炎:裂叶秋海棠根五钱,水酒煎服;若关节痛甚,用裂叶秋海棠鲜根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②治全身浮肿、尿血:裂叶秋梅棠根六钱,乌韭根五钱,车前三钱,水煎服。
③治跌打损伤:裂叶秋海棠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另用鲜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④治五步龙、银环蛇咬伤:裂叶秋海棠根一两,大青叶五钱,万年青叶三片(均鲜),水煎服;药渣捣烂外敷。(选方均出《江西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花
- 蓼子草
- 云南美登木
- 胡枝子根
- 黑色鳞毛蕨
- 蓝花参
- 海南砂仁
- 风气草
- 水百合
- 红沙
- 番木瓜叶
- 蜥蜴
- 倒钩刺
- 樱桃水
- 羊肺
- 黄桷浆
- 地榆
- 白残花
- 矮杨梅
- 山苏木
- 焮麻
- 蕙兰
- 白石脂
- 黑珠芽薯蓣
- 白苣
- 杏仁
- 多脉鹅耳枥
- 锡兰肉桂
- 蝴蝶树
- 石长生
- 黄山梅
- 自消容
- 红吹风
- 红花苗
- 榼藤
- 银柴胡
- 狗骨
- 黄唇鱼鳞
- 海月
- 毛叶石楠根
- 银朱
- 菰
- 牛伴木
- 盘龙七
- 漏篮子
- 鸭脚茶
- 都咸子
- 水蛭
- 大麦奴
- 一把伞
- 黄皮树皮
- 海狸香
- 金花树
- 海芙蓉
- 圣罗勒
- 白婆婆纳
- 疝气草
- 黑种草子
- 小九头狮子草
- 球穗花千斤拔
- 小旋鸡尾
- 杏李
- 山马豆根
- 雉肝
- 山丹花
- 海松子
- 腊梅花
- 松毛火绒草
- 舞草
- 二裂叶委陵菜
- 打破碗花花
- 皮袋香根
- 木蓝
- 四方藤
- 定草根
- 华山矾
- 山大刀
- 莙荙子
- 荠苨苗
- 树扁竹
- 剪夏罗
- 雪里开
- 马蔺根
- 山肉桂
- 老头草
- 杨梅树皮
- 黑大豆
- 白鹇
- 海风藤
- 托柄菝葜
- 丽江山慈菇
- 鳙鱼
- 船盔乌头
- 向天蜈蚣
- 松橄榄
- 刺楸树根
- 华金腰子
- 地磨薯
- 藤槐
- 黄桷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