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洋参
《中华本草》:野洋参
拼音注音
Yě Yánɡ Shēn
别名
报春花根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denticulata Smithsubsp.sinodenticulata W.W Smith et Forr.[P.denticulataSmith subsp.Alta(Balf.F.Et Forr.) W.W.Ssmith et Fletcher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鲜时白色肉质。叶基生,莲座状;开花期叶丛基部有芽鳞,宿存,阔卵形,长1.5-4cm,宽1-2cm,稍带肉质,先端通常渐尖,无粉或被稀薄的粉质腺体。叶柄近于无或有时与叶片近等长,具宽翅;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连柄长3-15cm,宽1.5-4cm,果期可长达20cm或更长,先端圆形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小牙齿和缘毛,通常极窄外卷,上面被短柔毛或变无毛,下面沿叶脉被毛或近于无毛,老叶下面具粉质腺体或有时被白色或淡黄色粉。花葶粗壮直立,长达叶丛的6倍以上,无毛或被短柔毛,无粉或上部被粉;顶生伞形花序近头状,花直立,有花数十朵;苞片披针形,长5-10mm,先端钝或稍渐尖,基部稍膨大并常被粉,边缘互相覆盖;花梗极短或有时长达5mm;花萼狭钟状,长5-10mm,被粉或粉质腺体,5裂,分裂达中部或更深,裂片窄长圆状披针形,常染紫色,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短缘毛;花冠高脚碟形,蓝紫色或紫红色,极少白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8-12mm,冠檐直径1-2cm,裂片倒卵形,先端2深裂;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3mm,花柱长6-7mm;短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6mm,花柱长1.5-2mm.蒴果球形,短于花萼。花期3-4月,果期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和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匹川西部(石棉、普格、沪定)、贵州(贵阳、水城、雷山)和云南(腾冲、龙陵、水平、马关、大理、丽江、双柏、易门、昆明)。
性味
甘;辛;性微湿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补虚;消疳;通乳。主虚劳咳嗽;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妇人气血不足之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复方
①治痨咳:野洋参、胖血藤各五钱。炖猪心肺吃。(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②治乳汁不下:野洋参五钱,通草根三钱。炖猪蹄吃。(《贵州草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野洋参
拼音注音
Yě Yánɡ Shēn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根。夏初采收。
原形态
滇北球花报春,又名:米伞花。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白色,肉质。叶根出,无柄,叶片倒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渐次狭窄,近全缘,两面均有短柔毛,侧脉明显。花茎由叶丛中直生,高约2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有小花12枚;萼绿色,钟状,5齿裂;花冠漏斗形,紫色,先端5裂,裂片复2裂。蒴果球形。
生境分布
生于草坡。分布贵州、云南、四川。
性味
性平,味辛甘。
功能主治
治虚痨。
复方
①治痨咳:野洋参、胖血藤各五钱。炖猪心肺吃。(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乳汁不下:野洋参五钱,通草根三钱。炖猪蹄吃。(《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郁金香
- 鱼眼草
- 野苜蓿
- 银白杨叶
- 紫云英
- 鸢翅骨
- 甜叶菊
- 珍珠菜
- 藜芦
- 紫弹树叶
- 白茅针
- 竹节人参叶
- 野枇杷
- 野竹兰
- 降真香
- 鱼油
- 野牡丹
- 野马肉
- 银老梅
- 鮧鱼目
- 鹦哥花藤
- 野猪脂
- 银锁匙
- 银杏叶
- 银鲛
- 野菊
- 阳桃花
- 阴蚼
- 越南悬钩子
- 野猪外肾
- 野素馨
- 野苏麻
- 银牙莲
- 银扁担
- 鹰爪花果
- 野豇豆
- 鱼香草
- 鱼蓼
- 野菱
- 野黄瓜
- 郁李根
- 野苦梨
- 野牡丹子
- 野料豆
- 鸢脑
- 野菊花
- 阳遂足
- 鸭脚木
- 野辣蓼
- 泽珍珠菜
- 八角乌
- 直萼黄芩
- 野鸡肉
- 突厥雀
- 菾菜根
- 野鸡头
- 阳桃根
- 野樱桃根
- 竹节树
- 竹荪
- 啄木鸟
- 鸭肫衣
- 野火球
- 鹰爪枫
- 鱼狗
- 鹰嘴爪
- 阴香根
- 雅红隆
- 鮧鱼涎
- 野前胡
- 银耳
- 野洋烟根
- 野芫荽
- 鸢根
- 鱼串草
- 野饭豆
- 鸭涎
- 越西川木香
- 野靛
- 野猪蹄
- 银兰
- 鱼肠草
- 鸳鸯
- 野绿麻
- 水杨枝叶
- 银南星
- 野鸦椿
- 野鸡草
- 丢了棒
- 野马蹄草
- 银灰旋花
- 野葡萄根
- 野杜仲果
- 阴地蕨
- 野山茶
- 野鸦椿皮
- 野麦子
- 鸭胆子
- 野颠茄
- 野香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