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花
《中华本草》:丝瓜花
拼音注音
Sī Guā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Luffa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Roem. Luffa acutangula (L.)Roxb.采收和储藏:夏季开花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化学成分
丝瓜药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芹菜素(api-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 caed([1]及丙二酸(malonic acid)[2]等脂肪酸。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肿毒;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2.《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3.《陆川本草》:治鼻窦炎。4.《重庆草药》:清热利便。治疮毒,痔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丝瓜花
拼音注音
Sī Guā Huā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蕾,夏季开花时采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化学成分
花中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精氨酸、天门冬素的含量雌花比雄花中多,而赖氨酸,丙氨酸则在雄花中为多。
性味
《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痔疮。
①《滇南本草》:"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③《陆川本草》:"治鼻窦炎。"
④《重庆草药》:"清热利便。治疮毒,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肺热咳嗽,喘急气促:丝瓜花、蜂蜜。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红肿热毒疮,痔疮:丝瓜花五钱,铧头草五钱。生捣涂敷。(《重庆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丝瓜花.秋葵叶。晒干研粉。加冰片少许,同研末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兔脑
- 三对节
- 三对叶丹参
- 远志
- 野木耳菜
- 绿百合
- 野决明
- 丝瓜络
- 舞草
- 越南樟皮
- 野丁香
- 野桂皮
- 三枝枪
- 上山龙
- 十二槐花
- 野樱桃
- 丝带蕨
- 丝绵
- 伸筋藤
- 头花杜鹃
- 刺竹笋
- 山蚂蝗
- 桑椹子
- 猪肺
- 胡桃壳
- 山萝卜
- 红花酢浆草
- 蛇含
- 山香
- 石床
- 杉蔓石松
- 云南希草
- 山尖菜
- 渐尖毛蕨
- 猴骨
- 节节茶
- 沙枣胶
- 石决明
- 石吊兰
- 水白蜡树皮
- 山白果根
- 刺黄柏叶
- 红血藤
- 树扁竹
- 红木香
- 一点红
- 山莴苣
- 山马豆根
- 山风
- 山黄杨子
- 石刁柏
- 山乌龟
- 红孩儿
- 石椒草
- 刺猬皮
- 胡萝卜叶
- 火炭母草
- 樟柳头
- 石苁蓉
- 刺蜜
- 黄刺皮
- 滑石粉
- 石蚕
- 柿漆
- 山橙
- 铅灰
- 辛参
- 蓑草
- 何首乌
- 番荔枝叶
- 香果树
- 大杜鹃
- 棱子芹根
- 繸瓣珍珠菜
- 羊屎条叶
- 荷叶金钱
- 苦豆根
- 水苏
- 厚皮树皮
- 沙生风毛菊
- 刺栗子
- 黄花菜子
- 刺黄柏
- 当归藤
- 猪蹄甲
- 核桃青龙皮
- 冬菇
- 核桃楸果
- 石仙桃
- 芭茅果
- 山桂花
- 山辛夷
- 茯神木
- 树头菜
- 草蛛
- 野席草根
- 蒟酱
- 羊角藤叶
- 山鸡
- 和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