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叶冬青
《中华本草》:亮叶冬青
拼音注音
Liànɡ Yè Dōnɡ Qīnɡ
别名
青皮子樵、鸡子樵、大叶帽子、猪黑樵。
英文名
Green Holly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亮叶冬青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viridis Champ.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
原形态
亮叶冬青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5m。小枝绿色,四棱或具条纹,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mm;叶片革质,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7.5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钝锯齿,齿端褐色,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有褐色腺点,中脉上面深凹,下面凸起。雄花序为腋生的聚伞花序,间或有簇生者,花白色,花梗长约2mm,4数,花萼直径2-3mm,裂片宽三角形,无毛,花冠直径约7mm,花瓣倒卵形或圆形,基部稍结合,雄蕊短于花冠;雌花序仅含1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2-1.5mm,花萼直径4-5mm,裂片近圆形,全缘。花冠似雄花,子房卵形,柱头盘状。果球形,直径9-11mm,熟时黑紫色;分核4颗,近圆形背部具羽状突起的线纹,内果应木质。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低山或丘陵地区疏林、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叶片长椭圆形,长3-7cm,宽1.5-3cm,边缘具圆锯齿;黄绿色,上面有光泽,下面有腺点;革质;气微,叶苦。
化学成分
树皮含树脂。
性味
甘;微辛;性凉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关节炎。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亮叶冬青
别名
青皮子樵、猪黑樵、鸡子樵、大叶帽子
来源
冬青科亮叶冬青Ilex var. viridis Champ.,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华东、广东。
性味
甘、微辛,凉。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祛腐生新。
水火烫伤:鲜叶、槐花各适量,加洗米水捣烂涂患处。
外伤出血: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雀榕根
- 凤凰毛
- 牛巴嘴
- 蝇子草
- 铅粉
- 白八角莲
- 和血丹
- 爬山猴
- 羊七莲
- 网脉旋蒴苣苔
- 黄裙竹荪
- 大还魂草
- 蜈蚣草根
- 凸额马先蒿
- 青盐陈皮
- 挖耳子草
- 三七叶
- 羊屎条根
- 瓦韦
- 车前草
- 药老
- 药用小阴地蕨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粘鱼须
- 狐心
- 天山雪莲花
- 红水芋
- 猫胡子花
- 羊角桃
- 石吊兰
- 丝棉木叶
- 白鹤藤
- 狗骨
- 红背酸藤
- 猴骨
- 梨
- 瑞香叶
- 凉山虫草
- 回心草
- 黄毛耳草
- 山枝仁
- 虾蟆脑
- 南天竹叶
- 黑虎七
- 蓬莪术
- 佛甲草
- 白花杆
- 黑石珠
- 蓖麻
- 水丁香
- 鲎尾
- 水黄
- 无根藤
- 棱子芹
- 扁豆叶
- 黄麻子
- 蜈蚣草
- 山郎木叶
- 山棯叶
- 黔羊蹄甲
- 西南鹅掌柴
- 布荆
- 菩提树皮
- 柠檬皮
- 草柏枝
- 筋骨散
- 红花点地梅
- 赤茯苓
- 滇姜三七
- 三棱草
- 鸡嗉子根
- 小铜锤
- 列当
- 青羊胆
- 苹婆
- 黑面叶
- 蓝靛
- 长梗千里光
- 慈竹花
- 王孙
- 川木香
- 赤铜屑
- 大避债蛾
- 马蔺
- 黑阳参
- 盘肠草
- 斑鸠菊
- 泥炭藓
- 大叶凤仙花
- 十萼茄
- 青兰
- 浙雁皮
- 佛肚花
- 苦楝花
- 裕民贝母
- 黄金凤
- 鸱鸺
- 大花卫矛果
- 翅茎蜂斗草
- 麻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