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霜红
《中华本草》:落霜红
拼音注音
Luò Shuānɡ Hónɡ
别名
猫秋子草、疮草。
英文名
Leaf of Serrate Holly
出处
出自《江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硬毛冬青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serrata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多鲜用。
原形态
硬毛冬青 落叶灌木,高1-2m。树皮灰色;小枝有硬毛或近无毛,皮孔明显。叶互生;叶柄长6-8mm;叶片膜质,椭圆形、稀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9cm,宽1-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锯齿,中脉上面凹下,下面凸起,网脉明显,两面疏被硬毛。聚伞花序单生叶腋;雄花4-5,花使长2.5mm,花萼直径1.5-2mm,萼片三角形,外面有柔毛,花冠直径4.5-5mm,花瓣长圆形,基部稍结合,雄蕊略比花冠短;雌花4-5数,花梗长2-3mm,花萼似雄花,花冠直径为4.5mm,花瓣卵形,子房卵圆形,柱头盘状。果实球形,直径约为5mm,红色,分核4-5颗,稀1颗,宽椭圆形,背部平滑,内果皮革质。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坡疏林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叶片椭圆形或卵形,有的破碎,长2.5-6cm;先端尖锐,基部圆形,边缘具细锯齿,齿端针尖状;黄绿色,叶脉处及叶背有黄褐色细柔毛;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果实中含缔纹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xylosylglucoside)。
性味
甘;苦;凉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烫伤;牙疳;疮疡溃烂;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
各家论述
1.《江西草药》:凉血,止血,解毒。治汤火伤,走马牙疳,外伤出血。2.《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疮疡溃烂。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霜红
拼音注音
Luò Shuānɡ Hónɡ
别名
猫秋子草、毛仔树
来源
冬青科冬青属植物落霜红Ilex serrata Thunb.,以根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多鲜用。
性味
甘、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烧烫伤,创伤出血,疮疖溃疡,肺痈。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落霜红
拼音注音
Luò Shuānɡ Hónɡ
别名
细叶冬青、小叶冬青、细毛全冬(《江西草药》),猫秋子草、疮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
《江西草药》
来源
为冬青种植物落霜红的叶。夏、秋季采收,多鲜用。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4米。小枝具细毛。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先端尖锐,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毛。花数朵簇生于叶腋;淡紫色或白色。核果球形,成熟时鲜红色。花期6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于江西、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中含缔纹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
性味
①《江西草药》:"苦,寒。"
②《福建中草药》:"甘苦,凉。"
功能主治
①《江西草药》:"凉血,止血,解毒。治汤火伤,走马牙疳,外伤出血。"
②《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疮疡溃烂。"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韩信草
- 覆盆子
- 香蕉
- 家麻树
- 文冠果
- 拐芹
- 石头菜
- 救军粮叶
- 四角蒲桃
- 亮叶冬青
- 鲤鱼肠
- 铁牛钻石
- 象头花
- 白猪栗根
- 鲎
- 岩泽兰
- 娃儿藤
- 鹅内金
- 黄荆叶
- 水牛角浓缩粉
- 木瓜
- 千打锤
- 玉簪花
- 大避债蛾
- 野鸦椿皮
- 关白附子
- 野枇杷
- 老鸦胆叶
- 篱天剑
- 凤眼草
- 大叶蛇泡簕
- 列当
- 波缘楤木
- 桂子
- 黄麻梗虫
- 蛇果黄堇
- 金纽子
- 枳椇叶
- 竹蠹虫蛀末
- 饱饭花枝叶
- 中华水龙骨
- 柱果铁线莲
- 止血扇菇
- 血水草
- 水鸡油
- 猪鬃刚
- 指甲兰
- 猪胆粉
- 枳椇子
- 皂柳根
- 枳椇木皮
- 中国繁缕
- 紫油木皮
- 窄叶飘带草
- 指甲花叶
- 竹节三七
- 半边旗
- 紫柚木
- 猪毛七
- 猪脂膏
- 艾实
- 止泻木皮
- 栀子
- 指天椒
- 祖师麻
- 猪血
- 棕竹
- 疝气草
- 棕树根
- 猪殃殃
- 红牛尾七
- 猪肉
- 紫葳茎叶
- 榛子
- 猪肤
- 枣树皮
- 中华石楠果
- 棕树心
- 紫花堇菜
- 朱砂
- 中华绣线梅
- 止泻木
- 炙黄芪
- 猪靥
- 竹叶子
- 紫背绿
- 猪蓼子草
- 紫薇叶
- 早禾树
- 直立百部
- 鼠皮
- 泽泻叶
- 猪仔笠
- 竹节七
- 鄂报春
- 粘人花根
- 粽巴叶
- 猪肠
- 朱砂根
- 准噶尔鸢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