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草果
《中华本草》:兰石草果
拼音注音
Lán Shí Cǎo Guǒ
英文名
Fruit of Tibet Lancea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兰石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ncea tibetica Hook. F. Et Thoms.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7cm,最高不超过15cm。除叶柄有毛外其余无毛。根壮茎细长,节上有1对鳞片。叶对生,成莲座状,通常6-10片;片近革质;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或匙形,长2-7cm,先端钝,常有小凸尖,基部渐狭成有翅的短柄,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锯齿。花3-5朵簇生或伸长成总状花序;苞片钻状披针形;萼钟状,革质,长约1cm,5裂,裂片钻状三角形;花冠筒长8-13mm,上唇直立,2深裂,偶有几全裂,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全缘;雄蕊着生近花冠筒中部,花丝无毛;柱头扇状。果实卵状球形,长约1cm,肉质,红色至深紫色,包于宿存的花萼内。种子多数,长圆形,长约1mm,棕黄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500m的草地、疏林中或沟谷旁。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
味甘;苦;性寒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月经不调,下腹疼痛,便秘。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兰石草果
拼音注音
Lán Shí Cǎo Guǒ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兰石草的果实。9~10月采摘。
功能主治
《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月经不调,下腹疼痛,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蛇药
- 异株百里香
- 公鱼
- 白脂麻
- 杉木油
- 红瑞木
- 过岗龙
- 灵猫肉
- 兰花参
- 山荆子
- 草乌叶
- 沼生柳叶菜
- 珍珠伞
- 鸢油
- 荠苨
- 冷蕨
- 美丽鳞毛蕨
- 山樱桃
- 小花五味子根
- 野木鱼
- 云南红豆蔻果
- 毛稔
- 柳枝
- 麻油
- 陆英根
- 红果冬青根
- 树五加
- 墙草根
- 羊屎条根
- 黄鼬
- 罗锅底
- 柽柳花
- 黄花山柰
- 箭叶蓼
- 角蒿
- 偷筋草
- 蓼大青叶
- 绵马贯众
- 细叶卷柏
- 莨菪
- 盐蛇
- 苏木蓝
- 银灰旋花
- 黄疸树
- 八角枫叶
- 胡椒
- 杠香藤
- 山羊血
- 枸橘刺
- 羊胡髭草
- 獐髓
- 滇常山
- 鸮
- 蛇胆
- 女萎
- 红花寄生
- 小叶野决明
- 蚕茧草
- 二色补血草
- 红轮千里光
- 川鄂山茱萸
- 胆木
- 倒吊蜡烛
- 蝴蝶花
- 淡竹笋
- 金刚刺
- 刺南蛇藤
- 漆姑草
- 狗骨
- 酒
- 八哥
- 益智
- 海南三七
- 黄土
- 鼠李
- 苏头
- 水黄连
- 菱叶山蚂蝗
- 东廧子
- 一皮草
- 狗尾花
- 水茄冬叶
- 满天星
- 盐麸叶
- 家独行菜
- 山莴笋
- 山乌桕根
- 一品红
- 多蒴曲尾藓
- 咳喘木
- 珊瑚冬青
- 三白草
- 白皮柯
- 石芥菜
- 香皮树
- 展花乌头
- 刺楸
- 荷蒂
- 山橘
- 大夜关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