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叶
《中华本草》:罗汉果叶
拼音注音
Luó Hàn Guǒ Yè
英文名
Leaf of Grosvenor Momordica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raitia grosu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具肥大的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茎稍粗壮,有棱沟,初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后毛渐脱攻或变的无毛。叶柄长3-10cm,被同枝条一样的毛被和腺鳞;叶片膜质,卵状心形、三角状卵或阔卵状心形,长12-23cm,,宽5-17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微波状,由于小脉伸出而具小齿,有缘毛,一面绿色,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老后逐渐脱落变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毛和混生黑色疣状腺鳞,老后渐脱落。郑须稍粗壮,初时被短柔毛,后渐变无毛,2歧,在分叉点上下面时旋卷。雌雄异株;雄花序总状,6-10朵花生于花序轴上部,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花梗细,花萼筒钏状,喉部常具有3枚长圆形的膜质鳞片,花萼裂片5,三角形,先端钻状尾尖,具3脉,脉稍隆起,花冠黄色,被黑色腺点,裂片5,长圆形,常具5脉,雄蕊5,插生于筒下近基部;两基部靠合,而1枚分离,花丝基部膨大;雌花单生或2-5朵集生在6-8cm的总花梗顶端,花萼、花梗均比雄花天,退化雄蕊5,子房长圆形,长10-12mm,密生黄褐色茸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镰形,2裂。果实球形或长圆形,长6-11cm,径4-8cm,初密被黄褐色的茸毛,果皮较薄,干后易脆。种子多数,淡黄色,近圆形或阔卵形,扁压状,长15-18mm,宽10-12mm,基部钝圆,先端稍稍变狭,两面中内稍凹陷,周围有放射状的沟纹,边缘微波状,幼时深红棕色,成熟时表色。花期2-5月,果期7-9月。
功能主治
解毒;止痒。主疮毒;痈肿;顽癣;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研末醋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罗汉果叶
拼音注音
Luó Hàn Guǒ Yè
出处
广西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叶片。
功能主治
治顽癣,痈肿。
复方
①治顽癣:罗汉果叶捣烂敷局部。
②治背痈:罗汉果叶、甘子叶、老虎耳。捣烂,煨热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松球果
- 透骨香根
- 阔叶水竹叶
- 篱栏子
- 卤碱
- 多花野牡丹
- 猴枣
- 豪猪肉
- 狗毛
- 土阿魏
- 一口红
- 环纹苦乳菇
- 咸酸蔃
- 浮尸草
- 华凤仙
- 黄芫花
- 过坛龙
- 蓝花石参
- 条参
- 地莓子
- 小朝天罐
- 山羊参
- 软皮树
- 血余
- 垂丝卫矛
- 山麻根
- 小紫含笑
- 白萆薢
- 构皮麻
- 准噶尔鸢尾
- 一皮草
- 毛扭藓
- 苘实
- 刺梨
- 江南地不容
- 盐肤子
- 红丹参
- 水红木根
- 鼠李
- 女贞根
- 金色狗尾草
- 长春七
- 阿魏侧耳
- 白栎蔀
- 贴骨散
- 辣蓼
- 鼬瓣花
- 川山橙果
- 三叶海棠
- 新疆延胡索
- 水马桑
- 马肠薯蓣
- 苦碟子
- 狼喉靥
- 驴打滚儿草
- 岭南铁角蕨
- 石血
- 多花猕猴桃茎叶
- 浙贝母
- 岩笋
- 苦刺
- 蛤蜊粉
- 尿桶弓
- 云南铁丝莲
- 杏子
- 白花铁线莲
- 溪荪
- 新木橿子
- 楠木
- 岗梅根
- 小红蒜
- 土白芨
- 春砂花
- 鼹鼠
- 白背枫
- 鲤鱼脂
- 膜缘木香
- 沙叶铁线莲
- 甘蔗滓
- 栝楼茎叶
- 山鸢尾
- 小过路黄
- 剪刀草
- 鸡蛋果
- 大刺儿菜
- 通花根
- 金丝梅
- 锦线镖
- 杨梅
- 大叶矶松
- 毛脉南蛇藤
- 黄草花
- 律草
- 鱼眼草
- 落地金钱
- 山茱萸
- 小金钱草
- 梧桐白皮
- 云苔草
- 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