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管草
《中华本草》:勒管草
拼音注音
Lè Guǎn Cǎo
别名
绿山麻柳、水苋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假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canthus peduncularis(Wall.ex Royle)Wedd.[Procris peduncularis Wall.;P.obtusa Royl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60cm。茎肉质,通常分枝。叶对生,常不等大;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5-14cm,宽2.5-6.5cm,先端渐尖,基部稍斜,宽楔形,不对称,边缘密生牙齿或牙齿状锯齿,两面疏生短毛,钟乳体密,狭条形;基生脉3条。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托盘状,直径约1.8cm;总花梗长5-20cm,雄花密生,具细梗,直径约2mm,花被片4-5,雄蕊4;雌花序较小,花序盘托状,直径5-10mm,总花梗长3-12cm,雌花花被片约4,船形,长约0.5mm,在顶端下有短角,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长0.8-1mm,熟时灰褐色,表面散生疣点,上部背腹侧各有一条略隆起的脊。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400m的林下荫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甘;性寒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主肺热咳嗽;阴虚久咳;咯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狼喉靥
- 南牡蒿
- 破牛膝
- 细叶野牡丹
- 地杨梅
- 昆明堵喇
- 峨眉蕨贯众
- 虎掌草叶
- 变异鳞毛蕨
- 红豆蔻
- 滴滴花
- 黄木耳
- 人面子叶
- 刺芋
- 青羊角
- 皂荚子
- 竹鼠子油
- 川楝子
- 杨梅
- 胡桃油
- 鸦跖花
- 柿寄生
- 辉葱
- 石上柏
- 母猪藤
- 野黄瓜
- 天王七果实
- 歪脖子果
- 胡桃树皮
- 牡蒿
- 茶树根
- 马蹄荷根
- 红辣蓼
- 木鳖子根
- 鸡腿堇菜
- 杯苋根
- 千金坠
- 野靛
- 木菠萝
- 宽叶返魂草
- 梅核仁
- 梅花草
- 野胡萝卜根
- 红花绿绒蒿
- 猕猴桃藤
- 土连翘
- 石蕊
- 银线草根
- 臂形草
- 火炭母草
- 牡丹皮
- 扁藤
- 台湾千金藤
- 五脉绿绒蒿花
- 黄香薷
- 铧尖草
- 苦壶卢蔓
- 蒴藋赤子
- 银粉背蕨
- 紫荆花
- 肿节风
- 紫苏苞
- 扭子菜
- 豇豆根
- 接骨木花
- 野核桃油
- 狨
- 野烟叶
- 珊瑚冬青
- 水蓼根
- 鹊
- 山茶叶
- 狗胆
- 山茱萸
- 甘蔗皮
- 变叶美登木
- 直萼黄芩
- 白石花
- 珍珠母
- 杯菊
- 柿子
- 炙甘草
- 青棉花藤根
- 鳖头
- 山荸荠
- 柠条
- 黄瓜霜
- 海州骨碎补
- 白头翁
- 紫弹树叶
- 赤瓟
- 穿山甲
- 杉木根
- 糯米团
- 春不见
- 地龙
- 鸊鷉
- 野靛青
- 血党
- 黄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