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碎木皮
《中华本草》:米碎木皮
拼音注音
Mǐ Suì Mù Pí
别名
救必应。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米碎木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godajam(Colebr.)Wal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米碎木 常绿小乔木,高5-12m。树皮灰白色;小枝被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1.5cm;托叶三角形;叶片薄革质或纸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9.5cm,宽4-5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圆形、少数钝形,全缘,中脉上面凹陷,常被微柔毛,下面被疏长毛或几无毛,侧脉每边7-11条。花黄白色,总花梗、花梗、花萼均密被短柔毛;雄花序伞形状,由8-37朵花组成,总花梗长14-18mm,花梗长2-4mm,花4-5数,花萼直径约2.5mm,裂片卵形而钝,花瓣长圆形,长约2mm,雄蕊和花瓣等长;雌花序伞形状,由3-13朵花组成,总花梗10-13mm,苞片微小,花梗长2-5mm。果近椭圆形,直径约4mm,宿存柱头圆柱状突起;分核5-6颗,背面具3条纹及2浅槽,内果皮木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高海拔的林中边缘。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厚0.4-4cm,外表面灰绿色或与黑褐色相间,时有纵向皮孔及横向浅沟,内表面黑棕色或浅黄棕色,有细纵皱纹。折断面淡棕色至棕色,平整的横切面内层颜色较深。
性味
辛;苦;平
功能主治
驱虫;止痛。主蛔虫症;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蝴蝶暗消
- 莽草根
- 曼陀罗根
- 小紫含笑
- 豆腐渣果根
- 大榆蘑
- 水凤仙
- 芸薹子
- 乌当归
- 胡枝子
- 杏仁防风
- 槭叶草
- 石椒草
- 山芝麻
- 青竹标根
- 卵叶蜘蛛抱蛋
- 大叶藻
- 莨菪根
- 铺山燕
- 大昏鸡头
- 蛇含
- 铁角凤尾草
- 对叶油麻叶
- 新疆羌活
- 土瓜狼毒
- 小旋鸡尾
- 欧泽芹
- 湿鼠曲草
- 黄缅桂果
- 水丁香
- 待宵草
- 地瓜藤
- 小叶榕
- 天胡荽
- 虎骨胶
- 山壳骨
- 蚕茧草
- 小悬钩子
- 对对参
- 海决明
- 东北鼢鼠
- 大叶樟
- 黄斑龙胆
- 红背马蓝
- 密马
- 甜瓜皮
- 莼
- 鹿皮
- 异叶米口袋
- 向天蜈蚣
- 棱萼母草
- 华山参
- 大桫椤
- 堵喇
- 茅香根
- 小叶鼠李
- 蔓胡颓子根
- 黄耆茎叶
- 鳞花草
- 小六月寒
- 冷地卫矛
- 冠果草
- 虾蟆胆
- 血参
- 柳叶菜
- 绵毛马兜铃
- 秦皮
- 黄杨木
- 少花柏拉木
- 大头茶果
- 狼牙委陵菜
- 红毛草
- 打虫果
- 卫矛
- 山吴萸果
- 射鸡尾
- 四照花
- 东北延胡索
- 甘肃棘豆
- 黄稔根
- 小果野葡萄
- 西藏野花椒
- 水枇杷叶
- 树头芭蕉
- 小花鸢尾
- 蔛草
- 山稗子
- 对叉疔药
- 多枝婆婆纳
- 海红豆
- 水蜈蚣
- 犀牛皮
- 大黄连刺
- 谷皮藤
- 曼陀茄根
- 大黄树
- 燕窠土
- 梅露
- 石刁柏
- 牡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