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形草
《中华本草》:臂形草
拼音注音
Bì Xínɡ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臂本科植物毛臂形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chiaria villosa(Lam.)A.Camu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毛臂形草 一年生草本。须根细弱。秆高10-40cm,基部倾斜,全株密被柔毛,尤以鞘口及边缘更密。叶舌短小,具长约lmm的纤毛;叶片卵状被针形,长1-4cm,宽3-10mm,两面密被柔毛,先端急尖,边缘呈波状皱折,基部钝圆。圆锥花序由4-8枚总状花序组成;总状花序长1-3cm;主轴与穗轴密被柔毛;小穗卵形,先端尖,长约2.5mm,被短柔毛或几无毛,小穗柄长0.5-1mm,有毛;第1颖长为小穗之半,具3脉,背部对向穗轴,第2颖略短于小穗,具5脉;第1外稃等长于小穗,具5脉,内稃膜质,狭窄,第2外稃革质,稍包卷内稃,具横细皱纹;鳞被2.膜质,折叠;花柱基分离。谷粒椭圆形,长约2mm。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和山坡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通便。主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9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花夹竹桃叶
- 薄叶棘豆
- 败酱草
- 强威生草
- 鳖血
- 败酱
- 薜荔汁
- 竹卷心
- 硬骨凌霄
- 刺柄莲座蕨
- 贝齿
- 黄龙须
- 双剪菜
- 黄花夹竹桃
- 薄叶黄芩
- 咳喘木
- 铅丹
- 葫芦茶
- 乌鱼蛋
- 边缘鳞盖蕨
- 野槟榔
- 鞭叶耳蕨
- 刺萆薢
- 响铃豆
- 美丽胡枝子花
- 对叶散花
- 花叶子
- 甘蔗
- 光叶密花豆
- 苏铁花
- 滴滴花
- 独叶岩珠
- 大荃麻
- 白蝶花
- 木防己
- 花斑叶
- 滇海水仙花
- 虎睛
- 银花子
- 花叶狗牙七
- 椴树根
- 光叶海桐叶
- 花生油
- 大横纹
- 滇西风毛菊
- 蕙兰
- 水茄冬叶
- 峨山雪莲花
- 杜仲叶
- 花叶冷水花
- 花叶秋海棠
- 花椒簕
- 花蕊石
- 大毛桐子根
- 滇榧子
- 滇竹根七
- 蕙实
- 点乳冷水花
- 白首乌
- 蝉花
- 雁肉
- 狗屎花
- 倒水莲
- 鸭皂树根
- 甘蔗滓
- 疳积草
- 花椒根
- 葫芦
- 大蕉皮
- 饭汤子
- 花椒
- 花点草
- 花荵
- 防己
- 花叶假杜鹃
- 花楸
- 花被单
- 大泡通叶
- 滇绿豆
- 大金银花
- 大黑药
- 观音莲
- 野芋实
- 野茶子
- 篦子三尖杉
- 对节树根
- 打米花
- 杜鹃花根
- 花椒叶
- 光叶巴豆
- 光叶闭鞘姜
- 滇南冠唇花
- 荷花
- 野花椒皮
- 虎尾轮根
- 独椒
- 虎骨
- 防风花
- 冬虫夏草
- 光叶海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