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Hongkong Pavetta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 teres(Schimp.)Angstr.[S.squarrosum Crom.var.teres Schimp.]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阴干。
原形态
细叶泥炭藓植物体较纤细,柔软,黄绿色、褐绿色。幼校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坡;侧技4-5个簇生。茎叫6舌形;枝叶卵状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泡葫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校或分核的短枝顶婴汗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林下洼地。资源分布:分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
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31-去甲环鸦片甾烯醇(31-norcyclolaudenol)。
性味
淡;微苦;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翳消肿。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12g,云雾草9g,木贼6g,千里光6g,太白黄连、太白茶各3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全草。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
植物体黄绿色或棕色。幼枝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枝;侧枝4~5个簇生。茎叶舌形;枝叶卵状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枝成分枝的短枝顶端。
生境分布
生于沼泽地区。分布陕西、内蒙古、黑咙江、辽宁等地。
性味
味淡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云翳,消肿。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四钱,云雾草三钱,木贼二钱,千里光二钱,太白黄连、太白茶各一钱。水煎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抓地虎
- 盲肠草
- 鸡肫草
- 鸽
- 沙枣花
- 洋鸭
- 乌鸦头
- 天文草
- 南方露珠草
- 红花栝楼
- 棣棠花
- 土黄芩
- 千金花
- 七叶仔
- 千里找根
- 松萝
- 千年健
- 屈头鸡
- 七叶胆
- 千层塔
- 石楠
- 獾骨
- 黄花菜
- 石瓜子莲
- 山蚂蝗
- 甜瓜花
- 老鼠耳
- 猫儿屎果
- 假鹰爪根
- 莳萝子
- 金剪刀草
- 桃花
- 全缘榕
- 树葫芦
- 鱵鱼
- 杂蘑
- 鹿齿
- 牛耳岩白菜
- 雀梅藤
- 假连翘
- 橘皮
- 红毛五加皮
- 盘羊睾丸
- 金荞麦
- 大山黧豆
- 刺叶苏铁
- 光棍草
- 跌打草
- 胶质鼠尾草
- 绿玉树
- 雀榕根
- 小接骨丹
- 红田乌草
- 牛藤
- 青头雀
- 小发散
- 石米
- 鲥鱼鳞
- 水蔓青
- 鼠肝
- 五色梅根
- 小叶金花草
- 朱蕉花
- 一文钱
- 竹芋
- 野鸦椿根
- 嘉兰
- 鳢鱼血
- 对叶油麻根
- 球衣藻
- 捆仙丝
- 白鹇
- 榄仁树子
- 三叶豆
- 五气朝阳草
- 红豆蔻
- 枸骨树皮
- 藤黄
- 藤壶
- 皂角刺
- 卷边桩菇
- 鞘菝葜
- 十大功劳根
- 双剪菜
- 玉竹
- 芒叶小米草
- 黄背草苗
- 紫茎
- 羊洪膻
- 野三七
- 桦树液
- 熊脂
- 红豆
- 八角枫
- 桤木枝梢
- 梅花冰片
- 尿泡草
- 米麦麨
- 柏脂
- 三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