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Hongkong Pavetta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 teres(Schimp.)Angstr.[S.squarrosum Crom.var.teres Schimp.]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阴干。
原形态
细叶泥炭藓植物体较纤细,柔软,黄绿色、褐绿色。幼校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坡;侧技4-5个簇生。茎叫6舌形;枝叶卵状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泡葫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校或分核的短枝顶婴汗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林下洼地。资源分布:分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
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31-去甲环鸦片甾烯醇(31-norcyclolaudenol)。
性味
淡;微苦;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翳消肿。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12g,云雾草9g,木贼6g,千里光6g,太白黄连、太白茶各3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全草。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
植物体黄绿色或棕色。幼枝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枝;侧枝4~5个簇生。茎叶舌形;枝叶卵状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枝成分枝的短枝顶端。
生境分布
生于沼泽地区。分布陕西、内蒙古、黑咙江、辽宁等地。
性味
味淡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云翳,消肿。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四钱,云雾草三钱,木贼二钱,千里光二钱,太白黄连、太白茶各一钱。水煎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竹兰
- 黄花木
- 藏羚角
- 西藏酸模
- 小接骨丹
- 松叶防风花
- 银柴胡
- 独脚乌桕
- 萝芒树皮
- 灵香草
- 红黑二丸
- 串铃草
- 向天蜈蚣
- 绵羊角
- 鬼点灯
- 莲衣
- 莲房
- 烧伤藤
- 文殊兰果
- 一把篾
- 胡麻花
- 假酸浆
- 苹果
- 毛贯众
- 黄花苜蓿
- 野胡萝卜根
- 束花石斛
- 老鼠脚迹
- 黄秦艽
- 山苏木
- 梅叶
- 野鸡草
- 姜叶三七
- 獐耳细辛
- 鸡爪草
- 回阳生
- 毛冬瓜叶
- 豆腐泔水
- 罗锅底
- 披散糖芥
- 黑面叶
- 毛鬼头伞
- 小毛蓼
- 臭藿香
- 美脉藁本
- 蓼大青叶
- 杏仁
- 苦葵鸦葱
- 丁香根
- 深山不出头
- 风毛菊
- 黄屈花
- 大九节铃
- 狗爪樟
- 顶果膜蕨
- 野花椒根
- 巨藻
- 白杜鹃花
- 木瓜
- 蜈蚣草根
- 水麻
- 响铃豆
- 细轴荛花
- 细叶防风
- 毛脉酸模
- 滇竹根七
- 白胶香
- 小青
- 使君子叶
- 黄水枝
- 茅膏菜根
- 囊距翠雀
- 滇瑞香
- 桑耳
- 虾须豆
- 蟾酥
- 灵香蒿
- 远志木蓝
- 金盏菊根
- 蚂蚁上树
- 尾叶山柑
- 天脚板
- 羊洪膻
- 麦芽
- 黄杨叶
- 红丝线
- 理肺散
- 白云花根
- 秤钩风
- 川木香
- 兴木蒂那布
- 毛杨梅皮
- 盲肠草
- 水黄杨木
- 刺萼悬钩子
- 倒生莲
- 羊胆
- 碗花草根
- 土当归
- 马鬃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