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Hongkong Pavetta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gnum teres(Schimp.)Angstr.[S.squarrosum Crom.var.teres Schimp.]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阴干。
原形态
细叶泥炭藓植物体较纤细,柔软,黄绿色、褐绿色。幼校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坡;侧技4-5个簇生。茎叫6舌形;枝叶卵状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泡葫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校或分核的短枝顶婴汗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沼泽地或林下洼地。资源分布:分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
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环鸦片甾烯醇(cyclolaudenol),31-去甲环鸦片甾烯醇(31-norcyclolaudenol)。
性味
淡;微苦;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翳消肿。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12g,云雾草9g,木贼6g,千里光6g,太白黄连、太白茶各3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满天星
拼音注音
Mǎn Tiān Xīnɡ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泥炭藓科植物细叶泥炭藓的全草。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
植物体黄绿色或棕色。幼枝于茎顶端集成头状,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侧枝;侧枝4~5个簇生。茎叶舌形;枝叶卵状披针形,上部急尖,边缘内卷。雌雄异株;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精子器球形,具柄,集生于头状枝成分枝的短枝顶端。
生境分布
生于沼泽地区。分布陕西、内蒙古、黑咙江、辽宁等地。
性味
味淡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退云翳,消肿。治角膜白斑,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
复方
治目赤肿痛,角膜白斑:满天星四钱,云雾草三钱,木贼二钱,千里光二钱,太白黄连、太白茶各一钱。水煎取。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扭藓
- 毛罗勒
- 狗响铃
- 毛山荆子
- 毛野丁香叶
- 毛黄堇
- 毛叶巴豆
- 蓝花参
- 蓝胡麻草
- 毛轴莎草
- 毛轴牙蕨
- 毛叶肾蕨
- 蓝圆鲹
- 蓝花扁竹
- 蓝花子
- 毛菊苣
- 螺厣草
- 毛木树皮
- 毛杨梅皮
- 毛草龙
- 毛果算盘子
- 毛瓣绿绒蒿
- 毛蕨根
- 毛葡萄根皮
- 毛轴铁角蕨
- 毛花洋地黄
- 毛叶小寒药
- 毛蓼
- 满山红
- 蓝花石参
- 毛脉南蛇藤
- 毛大丁草
- 蓝靛
- 毛苦瓜
- 毛茄
- 裂叶心翼果
- 毛杨梅根皮
- 毛黄连
- 路路通
- 蝲蛄石
- 毛蜂子
- 毛嘴签
- 毛木通
- 毛薯
- 毛千屈菜
- 毛翠雀花
- 螺蛳
- 毛葡萄叶
- 毛桐
- 毛节兔唇花
- 毛蒌
- 没药
- 蝼蛄
- 毛叶石楠根
- 毛梾枝叶
- 毛叶兔耳风
- 五倍子
- 毛排钱草
- 毛茛
- 毛叶柿叶
- 螺旋藻
- 毛柄锦香草
- 侧耳
- 裂果卫矛
- 满山白
- 裂叶崖角藤
- 蓼大青叶
- 毛青杠
- 毛蕊花
- 白杨树根皮
- 蓝锭果
- 毛叶轮环藤
- 绿衣枳壳
- 蓝萼香茶菜
- 蘽根
- 毛花槭
- 没食子
- 柴胡
- 毛叶巴豆树
- 穇穗莎草
- 蓝桉
- 裂叶堇菜
- 裸茎金腰子
- 毛勾儿茶
- 蓼螺
- 龟版
- 木耳
- 毛莲蒿
- 蓝花棘豆
- 满天飞
- 毛连菜
- 毛脉柳叶菜
- 叶下红
- 毛茎马兰
- 毛轴碎米蕨
- 毛贯众
- 翅柄蓼
- 藜实
- 毛柄短肠蕨
- 串珠耳叶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