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
《中华本草》:梅根
拼音注音
Méi Gēn
英文名
Root of Japanese Apricot, Root of Mumeplant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
微苦;微寒
归经
肝;胆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胆囊炎: 梅树根(多年的)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瘰疬: 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别录》:治风痹。2.《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3.《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梅根
拼音注音
Méi Gē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
功能主治
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①《别录》:"治风痹。"
②《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
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外用:煎水洗浴。
复方
①治胆囊炎:梅树根(多年的)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②治瘰疬: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茉莉根
- 母猪草
- 省雀花
- 金丝桃果实
- 冬瓜
- 荷梗
- 白脂麻
- 灯台树果
- 峨眉蕨贯众
- 百部
- 赤胫散
- 山慈菇
- 多蒴曲尾藓
- 黄茶根
- 丁公藤
- 胆矾
- 鹰不泊
- 野把子
- 秃鹫
- 蛤蚧
- 地乌
- 寒水石
- 狗胆
- 柳白皮
- 独花兰
- 蜀葵根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乌鸦肉
- 野木耳菜
- 扁青
- 暴马子
- 刺藦苓草
- 金雀根
- 猩猩木
- 鲫鱼脑
- 罗锅底
- 苜蓿根
- 白背小报春
- 榧螺
- 法半夏
- 尖子木
- 蜥蜴
- 山小橘
- 星毛羊奶子
- 海狸香
- 玳瑁
- 地盘松球
- 葛叶
- 厚朴
- 搬倒甑
- 榠樝
- 黄荆叶
- 小叶假耧斗菜
- 九节风
- 白子菜
- 香石藤果
- 龙牙楤木果
- 麻母
- 椿叶
- 红皮
- 蜘蛛草
- 藏三七
- 大叶樱叶
- 露兜竻花
- 凤仙花
- 金石斛
- 肿柄菊叶
- 大串连果
- 两指剑
- 牛金子
- 胆南星
- 粗叶卷柏
- 地蜂子
- 五月霜
- 小九节铃
- 大透骨草
- 清香桂
- 树头菜
- 紫金标
- 马蹄金
- 邪蒿
- 高山龙胆
- 油菜子油
- 满山白
- 山橘叶
- 腊梅
- 牛蹄甲
- 高粱乌米
- 蒲桃壳
- 箭杆风
- 铁线草
- 斩龙草
- 红椋子
- 刺猬皮
- 厚皮树
- 苦檀子
- 八爪金龙
- 绵参
- 苦马豆
- 蛇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