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
《中华本草》:梅根
拼音注音
Méi Gēn
英文名
Root of Japanese Apricot, Root of Mumeplant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
微苦;微寒
归经
肝;胆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胆囊炎: 梅树根(多年的)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瘰疬: 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别录》:治风痹。2.《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3.《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梅根
拼音注音
Méi Gē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
功能主治
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①《别录》:"治风痹。"
②《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
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梅根调和气血,走血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外用:煎水洗浴。
复方
①治胆囊炎:梅树根(多年的)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②治瘰疬:鲜梅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白钩藤
- 荛花
- 野薴麻
- 路郎鸡
- 刺瓜
- 四指马鲅
- 猪毛草
- 大狗尾草
- 柞树叶
- 芒萁骨
- 黑血藤
- 石上莲
- 白粉蝶
- 毛葡萄
- 酸枣根
- 半边莲
- 虾壳钱
- 烟管蓟
- 竹节草
- 红千层
- 云母
- 甘蔗
- 扁担蒿
- 虫笋
- 山半夏
- 娃娃拳
- 铁杆地柏枝
- 薤白
- 黑点草
- 玉溪天仙藤
- 斑点虎耳草
- 藕
- 顺江木
- 藕节
- 光板猫叶草
- 大金香炉
- 冷蕨
- 欧绵马
- 散血草
- 山麻
- 八角茴香
- 草血竭
- 獐牙菜
- 野木鱼
- 挖耳草根
- 赤茯苓
- 吐烟花
- 鲨鱼胆
- 鼠曲草
- 山橘
- 竹衣
- 肉豆蔻
- 三花枪刀药
- 地锦槭
- 索骨丹
- 海螺
- 卫矛
- 光风轮菜
- 狗骨
- 新疆木通
- 石楠叶
- 老虎姜
- 香根芹
- 蘡薁
- 柠条子
- 金丝杜仲
- 黄水藨叶
- 四念癀
- 长筒马先蒿
- 千层塔
- 胡麻仁
- 野菰
- 米伞花
- 小叶石楠
- 玉簪花
- 白矾
- 网脉山龙眼
- 排草香
- 大瓦韦
- 血当归
- 山柳菊
- 土沙参
- 蒙古马兰
- 浆包藤
- 朝天罐
- 乌贼鱼肉
- 蛇目菊
- 桃仁
- 鮹鱼
- 褐带环口螺
- 石蕨
- 蟛蜞菊
- 猩猩花
- 锈毛白枪杆
- 岩豆根
- 漆子
- 土连翘
- 蓝花子
- 白沙糖
- 大叶白纸扇